得到头条133期提到一个案例: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做过一个调研,北美地区每年有大量的农产品仅仅因为“长得丑”就被丢掉。在美国,农户通常会扔掉他们全年收成的1/3,也就是最丑的那1/3直接不要了;剩下的2/3到达零售商之后,又会被扔掉一部分,美国零售店每年扔掉的农产品价值154亿美元。这个浪费是惊人的。但是这也不能完全怪农户和零售商,因为根据经验,即使他们把那些丑陋的农产品摆上货架,也无人问津。这跟对人的外貌偏见差不多,因为蔬菜水果长得丑,我们直观上会认为它不好吃,或者品质不好。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把丑陋的农产品卖掉呢?
研究人员发现,针对丑陋农产品,零售商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大幅打折。此外,也有人尝试着给这些农产品贴上一些宣传标签,用来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到底哪种方式促销效果更好呢?研究人员走访了北美地区的50多位杂货店老板和超市经理,问他们,如果要给丑陋农产品贴标签的话,他们愿意选哪一种:选项一,“有个性”;选项二,“不完美”;选项三,“丑陋”;选项四,不贴任何标签。你可以想想看,如果你是超市经理,你会怎么选。
下面我来说他们的调查结果。受访者中有46%,也就是差不多一半的人,选择不贴任何标签,只大幅打折;有33%的人选择“不完美”标签,17%的人选择“有个性”标签,只有4%的人选择“丑陋”标签。另外,在所有受访者中,有3/4的人认为,给农产品直接贴上“丑陋”标签是最糟糕的选择,它本来就丑,你还说它丑,更没人买了。
那么,实际效果如何呢?首先,和经理们的直觉相反,不贴任何标签,只大幅打折的效果并不好。因为大幅打折这个动作,反而加深了消费者的怀疑:卖这么便宜,肯定是质量不好,或者不新鲜了!毕竟是吃的东西,没有人愿意贪便宜而牺牲健康。
第二,如果给农产品贴标签的话,最不被看好的“丑陋”标签,其实促销效果是最好的。为啥呢?因为你直接指出它“丑”,其实是给消费者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丑”是这个土豆唯一的错,除此之外它和其他土豆兄弟一样好。而如果贴上“不完美”或者“有个性”这样模模糊糊的标签,并没有明确指出产品问题到底在哪,反而会让消费者产生很多负面联想。
第三,“丑陋”标签再加上适当的折扣,促销效果最好。注意,是适当的折扣。研究人员发现,“丑陋”标签加八折优惠时,销量最大;如果是六折或者四折,销量反而低了。原因就是前面说的,折扣太大的话,会让人怀疑它除了丑,还有其他的品质缺陷。
这两年大火的“丑橘”。还有农夫集市,有机蔬菜都长得不如大棚蔬菜好看,但有心的农户就会在自家摊位前立一块牌子,写上一段“丑果的自白”:我很丑,但是我很可口!
在商业活动中信任是困难的,由于信息不对称,天然会出现不信任。不信任构成了交易成本的一部分,某些情况下其成本会非常高。所以商业策略的一部分就是创建信任,通过坦诚获取信任是最基本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