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现你的闪光点&复用方案
1.1
让每个人真正做到输出
高达99%的打卡完成率不是盖的,完美的制度设计让全员输出成为可能。
我觉得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两点:
1、500块押金带来的外部驱动。
2、问题引导的方式降低输出难度。
很多人做不到输出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不知道输出什么。不是无话可写,而是没有方向。什么都可以写时,往往会选择太多,不知道写什么好。输出的欲望就在选择困难、纠结的过程中消失殆尽。做到社则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很巧妙地聚焦问题,让人很快地找到输出的着眼点,顺利产出。
→后续持续做到可以考虑用上这两点。
2
生命影响生命
1、在做到社中,比起做到社大群,10人左右的小群是更重要的团队。人数限制,让所有人充分交流成为可能,如果能遇到好的组长,团队凝聚力会非常强大,会让组员感受一种团队归属感,得到心灵的满足。
小组内的充分交流,更是可以互相汲取优点,生命影响生命,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2、从第一天就开始的结对子,也是非常棒的设定。很多人不是想要独自一人,其实他很想和人建立联系,但是他不知道怎么和别人建立联系,不知道怎么踏出这第一步。结对子的设定就给了大家1个和别人建立联系的理由,帮大家迈出了最困难的第一步,更容易走向互相影响、共同进步。
3、打卡作业,由于巧妙的问题引导,让所有人都能输出自己真实而完整的一面,看到别人是如何做到的,别人有怎么样的苦恼。即使和别人从未交流过,也能感到莫名地亲近。看到这么真实的存在,除了感受到自己不是在孤独奋战,还能从别人的经验分享中学到很多很多。
→继续保持。
3
互评中学习
让组长、队友互评确实挺好,点评中能学到不少。
更重要的是减轻了杨洋老师点评的负担,让做到社更加持续可发展。
4
输出狂魔
输出额外加分让努力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以前更多的是靠优秀作业拿分,团队成败更看重运气,看哪个组汇聚的大神更多。
这次「额外输出加分」的设定让一般人也有了给团队胜利做贡献的机会。
66、杨洋老师,我想告诉你们的惊喜就是:
我们组所有人从周五-周日下午3点,总共额外输出了21篇文章(我目前只交了一部分)。
我很震惊。
我们组有2位能力比较强的小伙伴,但他两因为忙比较少出现,也没怎么做额外输出。
所以这21篇基本都来自于能力比较有限的小伙伴。
我了解了下,有6个人是第一次写文章投稿。
这就是制度的力量,真的是让一群从来不输出的人开始死命输出了,都是做到社的功劳。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我会在另一篇文章中说明,但源头来自于额外输出会加分这个设定。
5
发现不足&改进
5.1
组长未培训
好的组长能让一个团队充满温情,做的不好的组长让一个团队就是一个形式。我在第一期的小组就是形式小组,有和没有没什么区别。这次遇到了踽踽,他的善良温暖了所有人,所以我们组很团结。
不要求每个组长都做到踽踽这样,但至少应该有个下限,不然那些被分配到形式小组的人岂不是很倒霉。
→给组长们做个开课前培训——怎么做个好组长。
6
💔
下面是我觉得最痛心的一点。
我们组的小伙伴真的已经非常非常拼了,但是不得不说,那些文我看大多只能得1分。
冠军争夺战的对手小组,有几个稳定输出的人,他们的文基本都是轻易拿2分。所以即使小伙伴们这么拼,都不一定能优胜。如果我们组输了,我觉得仿佛在告诉大家,因为你们能力不足,你们做什么努力都是不行的。我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所以我很拼命,一定不能让这件事发生,我们必须赢,因为大家的努力值得这样的结果。
其实到后面大家有点小放弃的倾向了,我和踽踽在有点发疯般地努力,她们可能有点不能理解了。可能她们习惯了自己收获不到,但我真的特别特别想赢了并告诉她们,你们只要努力做,你们也是可以做到的!
→ 我觉得可以弄个秘密加分项——团队凝聚力评分。问卷调查所有人,让给出小组凝聚力评分,不填的自然0分。最后公布成绩的时候,把这个分当作权,来计算总分。一开始不要让大家知道有这个分的存在,最后公布结果的时候再说。
这样也许可以抵消掉一些个人能力差异带来的团队天然优劣势。
(👆为周日下午的感想,晚上我们又输出了很多,现在没有会夺冠失败的担忧了,但👆问题确实是制度上面的一点问题,虽然有点难改进)
7
66太辛苦了
→增加人手,熊人手不足的话,也可以在学员里招募人手的,相信还是能招募到有能力又愿意的人的。
8
其他
关于会诊,这个我觉得是有趣的,但第一次是很难发现其中的乐趣的,最多满足好奇心。
应该会有不少人满足完好奇心后,就会立做判断——会诊没什么用吧。
如果不是小组凝聚力很高,比较花时间的会诊,第二次的参与度很低也是比较正常的。
其他的,我个人的话对会诊的态度其实还在观察期,我觉得还需要多实验几次,才能真正的判断会诊是否值得我去花这么多时间。
对会诊还不够了解,所以没办法给什么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