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是中华文明中最缠绵交集的一缕,是大多数身处异乡的华夏游子们心中最深切的一份寄托。
不比于鹤的仙风道骨,雁总是在路上,风尘仆仆。是的,一个游子的回乡路总是要快些走才好。又不同于孤鹜的行色匆匆,雁总是沉重的,任重道远。通往文明故土的漫漫长路一定是要慢些飞的。
我相信当下有很多人都曾同我一样,仰望阴沉的天空,在自己城市黄昏的霓虹灯光中去寻找自己心中的雁阵,苍苍茫茫在夜空中南飞,直到夜空的尽头。小时候在课本上熟读成诵的“归雁落阳边”,已经在我们心中刻画出了无数影像,只是,恐怕多数人也和我一样终与它无缘。古时那一句句文字,代代相传,口口相述,終是传承了下来,而大雁却飞入历史的夜空,一去不返。
我曾无数次见过鹭鸶在空中飞翔,它们一样三五成群,一样会匆匆赶路,在暮色四合中,甚至是一样的沧桑。但是,它们总是比雁少了一种气度,这种气度与外形无关,那是一种背负。雁阵从五千年前的大草原飞向今天的南方,背负着五千年来数百代人对故土的叹息与执着,这种背负,甚至已与雁群无关。
我曾两次踏上祖国的大草原,只可惜,我仍从未见过鸿雁的风姿。几百年来,再没有出汉塞的征蓬,于是,入胡天的归雁也随之而消隐。
我偶尔也与几位朋友谈起过我心中这份放不下的念想,也有人曾给过我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因为气候变暖,雁群已不再离开北方躲避严寒了。但更多的人却表示出一种漠然,其中也包括着不少的异乡客。归雁早已不再是他们心中的寄托了,现今,对故土的惆怅正在消蚀。乡愁,人们未曾体会。
或许我那位朋友的答案是对的,但我把雁认作一种文化,我不能相信不再飞的是大雁,我宁可相信是人们虽依旧记得那信仰故土、归雁的诗句与情怀,心中却没有了这份信仰。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再信仰,那归雁也就噤声在漫漫长路之上。
从几时起,雁过再不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