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刚老师推荐一本书《为什么斑马不得胃溃疡》(Why Zebras Don't Get Ulcers),作者是斯坦福大学的罗伯特·萨波尔斯基(Robert Sapolsky)。写得还挺有意思。书中就提到了人的压力应激反应模式。
作为哺乳动物,我们有两套模式
一套模式是“压力模式”,由“交感神经系统”控制。交感神经系统能让人紧张、积极起来,相当于进入战斗姿态。交感神经系统会最大限度地把葡萄糖和脂肪输入血管,把血压增高,加大呼吸频率来提高血液里的供氧量,同时让心率加快。这样我们整个身体都准备好,你可以逃跑也可以战斗。
一套模式是“放松模式”由“副交感神经系统”控制。这个模式与压力模式正好相反,它是让整个身体的各方面循环都慢下来。在放松模式下,心跳平稳下来,血压降下来,身体该修复的地方就修复,免疫系统该工作就工作,能量该储备就储备。
因为哺乳动物为了捕猎或者逃生,总是需要不断在这种模式中转换。
说白了就是,遇到恐惧,就采用压力模式,打或者逃,一般来说,哺乳动物只在一天的少部分时间进入应激模式,一天24小时,估计也就是个把小时处于那种压力模式,其他时间都处于舒适模式。
狮子老虎捕猎,就是几分钟的事情,猎物逃命,也就是几分钟的事情,只有我们人类不走寻常路,用长跑的方式可以碾压所有陆地哺乳动物。然而,人类这种长距离奔袭能力本身,也注定了我们会常常处于一种焦虑状态。
于是结果就是:
交感神经系统会让肌肉收紧,那么血液流动速度就会增加,心率也会提高,血液流动加快了你就需要更强的肌肉来维持血管,于是你的毛细血管就会变硬,你的血压会进一步升高,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你需要开启负反馈回路让自己放松下来,可是你来不及。
如果血液流动总是很快,血管就会发炎,这会导致血栓,长期下去就是高血压和心脏病。
如果长期处在压力模式下,放松模式不能启动,副交感神经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你的身体得不到修复,你没有足够的能量储备,你会感到很疲惫,你的免疫系统不能完全发挥作用,胃溃疡和各种传染病就是这么来的。附带的结果,还有糖尿病和抑郁症。
可以说,这些病都是“心病”:高血压、心脏病、极度疲惫、免疫系统失灵、胃溃疡、传染病、糖尿病、抑郁症。
根本原因,就是你不是斑马。
脊椎动物面对压力会开启交感神经系统,这个系统不是让你一直开着用的。你原本应该在短暂的危险过后赶紧切换到放松模式。
但我们现代人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开着压力模式,人之为人,其实比动物还惨,按理说我们是这个世界的竞争胜利者,早已没有随时随地的生命威胁,基本上衣食无忧。但我们人类除了恐惧,还有一种情感,叫做焦虑。焦虑是对未知恐惧的想象,焦虑让我们进步,但焦虑也让我们长时间处在压力模式。
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应该怎么办
其实道理很简单,努力控制自己的压力模式时间,不要每天24小时都处在压力模式
1、需要启动压力模式的时候,要提醒自己,适可而止,不能太长时间。
比如我们专注做一项工作的时候,适当的焦虑和压力有助于进入心流,本来是好事,但如果你长时间焦虑而没有结果,那就对身体不好了,这从生理角度也告诉我们,尽快烂开始,不要光是焦虑,真的伤身体呐。
2、如果不自觉进入压力状态,要学会减压
如果你觉得心情紧张,心跳加快,而眼前有没啥正事需要你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处理,索性出去跑一圈,把血管里的血糖、血脂消耗掉。
练习一些进入舒适状态的方法,比如冥想、禅定。努力让副交感神经出来工作。
3、归根到底,要增加一些控制感
科学家研究发现,努力加强个人管理,让自己有控制感,是解决压力模式的最有效的办法。如果确实控制不了现状,就要努力说服自己,集中精力在可控制的部分,接受不可控制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