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艾星1737
樊登读书会/深度工作,遇到越来越贵的人群
今天听书第一天《深度工作》、深度工作,书中给出的定义是在无干扰的情况下、专注的进行事业行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就比如说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他有一栋阁楼,名字叫做“荣格的阁楼”,这栋阁楼是他专门工作的地方,但是不通电,所以他白天选择一个人在阁楼里面、进入深度的思考。晚上出来散步,冥想。这样的深度工作使他创造了很多著名的心理学著作。
和深度工作相反的就是肤浅工作,它的英文是shallow work,书中也给出了定义,指的是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工作,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这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大多的新价值,而且容易复制。嘈杂的环境中,照样能处理的问题。
而反观我们的生活,我们是真正进入了深度工作?还是只是浅层次的重复?
现在微信是大多是人沟通的工具,也可以说是很多人展示的平台。去哪里旅游了发一个朋友圈、吃了什么东西也迫不及待发一个朋友圈、交了男友或女友发一个圈。然后一会儿来看看有多少个赞,谁赞了,谁又评论了。即使手上有重要的工作,手机信息声音响了也会立马看看是什么消息。我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仿佛手机不在身边了就不知道做什么就没有了安全感。
在我们周围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们同一个部门的同事常常对我抱怨说,工作好多,每天加班都要到晚上十一二点,辞职的心都有了。我们同一个部门,我知道其实并不是工作多,而是因为没有专注,一边手机聊天,一边整理资料,怎么不耽搁时间呢。
别用忙碌度量自己的工作。
深入工作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是哲学、第二是拥抱无聊、第三是商业性的计划看待工作。
而哲学中首先是禁欲哲学,禁欲哲学是说在做某一件事的时候,如果想去做其他与这件事无关的事的时候,学会控制自己。比如自己在看书的时候就专注看书,别去玩手机。最好的就是把手机放在一个自己看不到的位置。
其次是双峰哲学,也就是学会分配时间。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进行合理的分配。
再次是节奏哲学,学习什么东西一定要有一个规划,系统性的学习。
最后是记者哲学,随时有需要随时学,随时记录,灵感可能是一瞬间出现的,学会随时随地的记录,养成这样的习惯。有研究表明,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坚持21天,让不习惯的行为习惯话。
拥抱无聊,每到周末或者不用去上班的时候,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好无聊,还是上班的时候比较充实”。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工作的时间就那么8个小时,所以剩下的16个小时就应该是自己休息的时间,因为已经工作了8小时已经很累了。那为什么在同样的8小时中、为什么别人能获得比你更多的升职机会?为什么别人成长的那么快呢?通过对成功人士的调查得出的答案是因为他们把剩下的16小时当作一天来过,重新规划这16小时,给自己安排工作,给自己专注的时间。而普通的人是把8小时当作了一整天来过。
商业性的计划看待工作,用时间来监督深度工作的效果,摒弃肤浅工作。
书中也给我们提供了践行深度工作的四个准则
1:工作要深入
选定适合自己的深度哲学 ,要有大手笔,不要独立工作,并且习惯化,像经商一样执行,图安逸。
2:拥抱无聊
忌不断分心,要不断专注。像罗斯福一样工作。有冥想的成果。
3:远离社交媒体
采用关键少数法则。戒掉社交媒体。不要用网络来消遣。
4:砍掉肤浅工作
做好一天的计划。定量分析每项活动的深度。向老板申请肤浅工作预算。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别把时间花在无用的事上。学会专注、深度思考,深度工作,并将其内化为工作核心。一定会在自己所在的领域获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