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读者是因为本书而去陕西渭河实地考察,参观,旅游?感受着当地的风土人情,祠堂、戏台,青砖、土墙, 脑海中回荡着秦腔,辽阔的原野,一件青布衫,一碗面和一座座窑洞,无一不在诉说着时代的沧桑与变迁。本不想写拆书稿,因为他太过名气,不知道自己的文字能不能驾驭。
《白鹿原》作者陈忠实,2016年逝世,曾任作协副主席,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白鹿原》是他的垫棺之作,被称为世界范围内的文学经典,被无数读者解读、分析和鉴赏。
本书描写的是渭河平原50年风雨变幻,从辛亥革命到日寇入侵,再到三年内战国恨家仇,错综复杂,一直诉说到新中国成立。在渭河平原这片土地上,上演着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子孙三代的恩怨情仇,为我们展开一幅栩栩如生的中国近代历史画卷,描述着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内涵及厚重的历史。
作者跟随自己及老一辈的记忆整理完成,从关中地区民众生活细微入手,到民国后期两党合作破裂,以小见大不断扩展,看似家常里短,却道出了整个中国的风云变幻。(345)
开篇讲了白嘉轩7娶6丧,曾经的兴旺家族也因7娶6丧,走向衰败,通过姐夫的指点及自身努力重新支撑家业,为了一块风水宝地与鹿子霖大动干戈,被姐夫朱辰熙几句话就和解了,并与鹿家合力翻修祠堂,开办书院等维持着表面的稳定。
民国时期新政府催缴印章税,通过白嘉轩,鹿三等人发起的村民到县城与新政府讨说法,最终“交农事件”获得成功。在动荡的年代里,白嘉轩女儿白灵入了共产党,同学鹿兆海入了国民党,当瘟疫和自然灾害开始席卷这个农业社会的时候。白鹿原在苦难中苦苦挣扎,有些人家绝门绝户,让整个白鹿原陷入人人自危的恐慌和愤怒中,白鹿原人口凋零,国民党开始大规模剿匪行动,白绫被活埋,鹿兆海在中条山身亡。鹿子霖疯了,白嘉轩的腰弯了。
总结:在作者的笔下,白嘉轩是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代表。深受封建思想,儒家文化的控制,信奉礼法正直善良是他的品性。白嘉轩的姐夫朱先生是智慧的代表,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百姓的精神支柱,最后朱先生的死,代表着一代乡绅的消亡。本书无一不在说明封建礼教是吃人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