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讲稿引发的事件
2018年6月6日我拿到了一份讲稿,关于演讲方面的逐字稿,对于讲课我还是很有底气的,毕竟我有三年多的授课经验。当时的要求的一周内背下来17000字,一字不差。我一计算,成年人一般一分钟说话120~180字,按照慢的标准120字,那就是大概142分钟,也就是不到三个小时的内容。平均一天背诵3遍,七天背诵21遍,把内容熟记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就这样,我过了第一环节的考核。
该到第二关了,1:1还原课程现场。
自认为讲课经验、互动方式、应急处理都没有问题的我,被卡了三次不通关。第一次没有过关,说我内容不太熟练,尤其是缺乏热情和活力。结束之后主考官找我谈话,问我是不是确定要继续考核,当时我心里有点犹豫:之所以缺乏热情和活力,是因为我确实不热爱,我只是把他当成了考核项目而已,以后又不打算靠讲演讲课吃饭。可是我的好强又不允许我中途后退。我是一名培训师,我绝对不允许自己在哪怕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退缩,更何况我也没有坚持到最后。挣扎过后,我回答到“当然要继续克服”。
当我说完这句话以后,我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之前在备课的时候背的也不错,可是心里的真实感受,就像是为了别人背的,有点不太情愿。自从我说了要坚持通关之后,整个心情不一样了,时刻觉得这是为了我自己背诵的。
回去之后我开始认真准备,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多背几遍。问问身边人有没有什么好的情绪突破的方法,豪哥推荐了几个视频《华尔街之狼》、《骆驼祥子》片段等。就这样到了第二次考核。自己心里一方面很有底气了,毕竟内容掌握这么熟练了,再热情点就好了。第二次考核结束,主考官给我说“形象很好,很优雅。即使你能过,本着为学员负责的态度,我还是不给你过,你要再过一次”“啥???我都这样了,还不让我过?热情、感染力,我去,你是不是在跟我开玩笑啊?”心里再气愤,多年的职业习惯使得我问“请问XX老师,您觉得我这个问题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呢?”“心里要有学员,这样才好”听了这话,内心的真实感受是“这不说了跟没说一样吗?心里没有学员我能讲这么几年的课程??”
奇怪的是,气愤、无语的同时,我竟然也开始怀疑自己:我是不是真的不适合这门课程啊,毕竟我一直都是礼仪培训师,职业习惯使然,我是不是一辈子只能讲礼仪课程了呢。而且我的性格一直都是这样,估计是性格的原因我讲不了。每每到这个时候,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又出来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