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的是《家》的第十一节,这一节的大量篇幅是以觉慧的一篇日记的内容这种形式呈现出来的。通过这篇日记,觉慧由于学生运动而不得不呆在高公馆的这一段平凡而倍觉无聊的日子就非常清晰地被呈现出来。在最开始的时候,他还可以借着报纸了解外面的事情。等到事件的风潮渐渐被平息之后,报纸上关于学潮的记载也跟着渐渐少起来,觉慧也没有心情看报纸了。觉慧不得不又找出旧的《新青年》、《新潮》这一类的杂志来读。但是这并没有解决问题,当抛开书本走出房间,他又不得不面对这个死气沉沉的高公馆。他觉得待在这里就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觉慧在日记本上记下了自己的日常生活。
觉慧的一天是从去给祖父高老太爷请安开始的,他觉得高老太爷的房间就像衙门一样。在请安的时候,高老太爷给觉慧一本线装书,并要求觉慧要向五叔学习。觉慧怕祖父多说,连忙应了几个“是”,但在心里却对此嗤之以鼻,他总觉得自己的五叔是一个伪君子,专骗祖父一人。回到自己房间后,觉慧把书扔到桌上,就跑到梅林里散步去了。觉慧在梅林遇到嫂子带着她的儿子来梅林摘梅花,他由自己的大哥觉新爱梅花这件事突然想到了觉大哥新婚后在心里没有忘记梅表姐这件事上。觉慧觉得很忧郁,他的表情却被自己嫂子认为是因为关在家里不能出去所导致的。觉慧不敢说出大哥和梅表姐的事情,他怕自己的嫂子悲伤,在他心里,嫂子就像他的长姐一样。在临走前,嫂子还邀请觉慧去她房里下棋,觉慧应了下来。送走嫂子,觉慧又想起了自己的二哥觉民,觉民现在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琴的身上,对这次学潮的事情一点也不关心。觉慧担心觉民太高兴了,将来会失败,他不希望自己二哥和琴的事情失败。觉慧又想起了鸣凤,他发现鸣凤故意躲着他。在觉慧的追问下,鸣凤才说出是因为害怕被太太知道他们之间的事情才躲着觉慧的。觉慧安慰鸣凤不要害怕,才放她离开。
觉慧吃完午饭后又回到房里看觉民新买的英文小说《复活》,在看了几十页之后,他突然害怕起来,他怕这本书将来会成为他的写照。觉慧经常在想高公馆以后的结局,他发现在这里,他连一个可以谈话的人也找不到。他又拿起祖父给的那本线装书,看到上面教人做奴隶的内容后,越看越气,以致最后竟把它给撕了。就在觉慧感到百无聊赖之际,他的嫂子在隔壁招呼他来下棋。觉慧知道嫂子这是想着法给自己解闷,他虽然心里不想下棋,但还是走了过去。在觉慧连赢了三盘之后,嫂子依旧带着温和的笑容,并没有一点不快活的样子。
觉慧看着嫂子逗着儿子海儿玩,就在房子里走了起来,他看着房里的画,又问起嫂子喜欢梅花的事情。通过谈话,觉慧知道自己的嫂子是因为大哥才喜欢梅花的,画也是因为大哥的央求嫂子才画出来的。他又想起了大哥和梅表姐的事情,心里很想提醒嫂子这件事,但到底没有勇气说出来。嫂子因为说起画画的事情,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事情。她跟觉慧说起自己的往事,未出嫁前和父母姐妹一起生活在县衙的生活,和母亲养蚕的日子,后来画扇子得钱的事,以至于最后说到自己的姐姐出嫁后因小产而死的事情。觉慧不想看到嫂子流泪,但他也想不出什么话来安慰她,只好又问起了她亲人的近况。
在离开嫂子后,觉慧把《宝岛》温习了二十几页,又感到寂寞、烦躁了。他还是想着外面的一切,感觉在家里到处都是压迫。他想起大哥为了讨好家里人天天陪人打牌,二哥又天天去姑母家教琴读英文。觉慧觉得自己应该做个和他们完全不同功能的人,他不能浪费自己的青春了,他要反抗祖父的命令,一定要出去。
结果,觉慧第二天果然就出去了。
这一章主要就是通过觉慧的视角,来表现高公馆不同人的生活状态。觉慧感觉祖父就是家里的官老爷,他的房间就像衙门,所有的事情都是他在说其他人照做,没有反驳的空间。觉民因为琴而对其他的事情都不再过问,而鸣凤却因为害怕别人知道她和觉慧的事情常常躲着觉慧。觉新天天打牌竟然是为了讨别人欢喜,大嫂喜欢觉新,凡事都是围绕着觉新转,因为觉新喜欢梅花,她也喜欢。觉慧不敢告诉大嫂关于大哥喜欢梅花的原因。觉慧觉得像这些人那样活着就是在浪费自己的青春,他想做一个和他们完全不同的人,为此,他想到的方法就是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