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推荐序的一个解读吧
还是不是很喜欢读电子书,但是吧!为了赶上大家的进度(实在是最近不太想听书了,耳朵有点受不了),就默默地记了些要点。用笔记了满满的一页,然后想停下来了。发现刚好看完阳志平老师写的,关于这本书的推荐吧!
做完了笔记,感觉真的还蛮不错的。比我匆匆浏览,好像效果好了不少。
分了三个大块。
一、超越1万小时定律
问题:①首先,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时间与练习时间并不存在一个1万小时的最低阈值。 ②其次,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天赋虽然在其中不起决定性作用,却也会是一大影响因子。 ③再次,练习的成果并不与时间呈正相关,这一点,也取决于练习方法。艾利克森就在书中举到很多例子,我们身边也不乏一些看似努力、其实没有成就的人。练习时,我们是采取阶段性进步,随时间和效果调整策略,有针对性和技巧性,还是机械地每日花上几个时,只为达成“1万”这个目标,却始终没能发现更为有效的训练方法,不能辨别并弥补练习中的漏洞,以取得进步?其间的差别,最终便是“高级新手”、胜任者和专家的区别。 ④最后,驳斥1万小时定律可以玩一个巧妙的思想游戏,这就是古希腊哲学家欧布里德(Eubulides)提出的沙堆悖论(Soritesparadox):1粒沙子不是堆。如果1粒沙子不是堆,那么2粒沙子也不是堆;如果2粒沙子不是堆,那么3粒沙子也不是堆;以此类推,9999粒沙子也不是堆;因此,1万粒沙子还不是堆。“破解”沙堆悖论时,我们经常不得不设定一个固定的边界。如果我们说“1万粒沙粒是一堆沙”,那么少于1万粒沙粒组成的就不能称之为一堆沙。那么这样区分9999粒沙和10001粒沙就有点不合理。这样不得不设定一个可变的边界,但是这个边界是多少呢?我们现在并不知道。那么最初设定的“1万粒沙粒是一堆沙”作为知识的价值就被削减了。同样,在沙堆悖论的视野下,1万小时定律的价值也就这样被消解了。成为专家的时间往往随着不同的专业技能领域而变化。
二、刻意练习的本质:长时记忆。我理解的是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可以随时打开使用的个人电脑,不需要去再过多地筛选信息,能够直击要点。
重点:刻意练习的任务难度要适中,能收到反馈,有足够的次数重复练习,学习者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