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上遇到糟心事到群里吐槽,吐槽完群里有约书信息,本来因为压稿暂停了约书的打算,但看到是一本名叫《人生难得开口笑》的书,一想正应景,便约了下来。
原本只是单纯被书名打动,想应个景,图个好心情,没想到收到书的时候着实惊艳了我。
封面、纸质还有每一篇文都散发着散文本身的美。
好久没有看关于散文的书了,记得上学时,老师初教写文的时候讲到各类文体的区别,散文是形散神不散,这样的教导当时学习的时候记得很清楚,但也仅限于为了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丝毫没有感受到散文本身的魅力。
后来,需要应付的纸面上的试卷越来越少,人生的考题却越来越多,自然散文写的少了,看的便更少。
再后来也读书,但涉猎的范围大多是小说、工具类的书,这种从初学就本着为应付考试的散文类书却很少看。
去年生日时朋友为我买了一本《自在独行》的书,买这本书的初衷也是借了这本书名的好寓意,但翻看是一本散文书,觉得甚是新奇便看了起来。
没想到越看越苦涩,越看越难以下咽,随着全身不适感的增加,不仅开始怀疑自己曾经课文中学到的散文。
最后只好逼着我这个一贯做事从一而终的人放弃了继续阅读。
说不上什么感觉,总之读起来很是心理不适。
今天又在公众号上看到了一篇贾平凹的文,突然明白了造成我心理不适的原因原来是满篇大概是“大俗就是大雅”的观念。
当然,没有拉高踩低的意思,只是在看了梁实秋的《人生难得开口笑》之后,突然明白了对于搁置了一年多的这本《自在独行》无法继续阅读的原因。
其实《人生难得开口笑》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散文书籍,更是民国段子手梁实秋的生活态度。
大部分人都在营造大师人设的今天,难得有一位大师揭下大师的神秘面纱,露出了每一个普通人都会出现的情绪、心理。
“想骂人时骂骂何妨?”
“遇到小人,冷笑几声给他听。”
“和穷挣扎的时候干点别的。”
“人生归适宜,管什么吃相!”
看到这几句话,哪里像一个具有诸多身份的民国大师的处事哲学,简直就是一个被社会毒打了很久的搬砖人在放弃挣扎时的躺平宣言。
初看时,我是带着之前对于散文枯燥乏味甚至心理不适的心理状态看的文,可是看了一篇发现,这文不仅和之前看到的截然不同,还带着能让人哈哈哈大笑的神奇治愈能力。
文字完全不是走过生命半载的人或者地位高高显赫的大师高高在上的审视说教,而是作者在每个年龄段的生活实录,有开心、有无奈,有属于孩子期的调皮,也有对生活的调侃。
这些文字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历经时间的洗礼后,让我这个在深夜读书的后辈仿佛穿越纸张的厚度,来到了文字背后的时间段,坐在这位大家的面前静静听他讲述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讲到有趣处调侃几句,惹得我这个后辈哈哈大笑。
这些文字不再只是文字,它已变成了一个个音符,跃入耳中,敲出叮叮咚咚的声音,有一种安定心神的神奇力量。
这些文字写的不仅是大家的生活,读起来仿佛是你我的日常生活。
不信你看:
“我常有噩梦,不是出门迷失,找不着归途,到处“鬼打墙”,就是内急找不到方便之处,即使找到了地方也难得立足之地,再不就是和恶人打斗而四肢无力,结果大概都是大叫一声而觉。”读到这句的时候,我在深夜的床上哈哈大笑,这样的梦说的岂不就是我?
前几天还因为做梦被狗咬了而突破以往重重限制,猛踹了狗一脚而开心了好几天。
读到后来还有骂人的艺术,直呼缘分,本来是因为吵架后吐槽看到了书名才看这本书的,没想到文中竟然专门写了一篇“骂人的艺术”来教人怎么吵架。
对于我们这种一吵架生气就全身发抖到站不稳的人来说,这篇文章简直像是久病遇到了良医,比对症下药还要精准。
前一段时间有文友说,因为读了我的文字,觉得莫名信任,我问为什么,她说文字很真挚,人自然也很靠谱。
一路走来都是在别人的评价中度过的,此时听到从未谋面的人这样的评价,第一次心中涌出特别的情绪。
不知当大师知道一百二十年以后,还有这么多后辈们一再品读他的文字或者对他的文字津津乐道时,是不是也欣慰于自己的生活哲学带给这么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