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主题《我是如何错过一次升级的》
本周老师阐释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读了那么多道理,为什么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两个字:缺练!(即行动上不知道)
现象:
在订阅专栏之前,自己的注意力被各类公众号瓜分,有一段时间发展到沉迷不能自拔,读的过程中很爽,一个个人生困惑被解释,读完后猛一看时间1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被刷过去了,问自己刚才看了什么?脑子一片空白忆不起来,往往这时是既懊恼又悔恨的。从小到大听过的道理也无数,读了那么多文章发现其实本质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为什么多年过去这些有用的道理大多都没能在自己身上发挥作用呢?从7岁上学到30岁,整整三辈子(7年就是一辈子)时光,错过了让这些道理在自己升上发挥作用、升级的机会,如果能早点行动也不至于临近30岁才猛然觉醒,开始践行读书、思考、写作还有其他习惯的培养,写到这不免毛骨悚然。
解释:
一、为什么道理越简单、读到听到也越引不起重视呢?
A、商业的角度。
这周在刘润老师那里学到两个概念:供需理论、边际效用(每多消费一件商品,它能给你带来的额外满足感),从商业角度回答这个问题,从小听到大的道理如:“绝知此事要躬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三省吾身“,我们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其影子,供应量大,稀缺性低,因为供应量大,几乎随处能听到看到其影子,每看见、听见一次边际效用也就是额外满足感就降低一点,最后常常演变为对这些耳熟能详的道理视而不见、毫无感觉。对你没有感觉的道理,又怎么能期待它在你的身上发挥作用进而在你身体里生根发芽呢?
B、元认知。
听了那么多道理,都未调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思考,这些道理为什么反复被人说起?做到的人他的生活工作有什么变化?如果我做到了将有什么变化?如果我做不到又会有什么损失?这一系列的思考就是在开始思考这个道理和自己的关系,也是和这个道理建立联系的开始。耳熟能详正确的道理,最后演变成熟视无睹、多因为在读的过程中就已经认为这个道理和自己没有关系,没有关系的道理又怎么期待它能在自己的身上发挥作用呢?于是之后每一次再相遇再错过循环往复,错过一次次升级的机会。
C、信息过载。
手机上各种APP都在抢夺我们的注意力,稍不注意信息接受就会过载,一旦过了临界点,不是越读越明白而是越读越糊涂,就会演变为读的越多,行动越少。特别是当觉得这个道理正面也说的通,那些反面理由也合理时,会更加不知所措,这个时候独立思考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笑来老师这里学到了最宝贵的财富是注意力后,心里就会有个声音及时出来提醒自己,调用元认知思考发现之前沉迷读各类微文,保存、收藏(收藏以后几乎不会再去看),是在追求完全的安全感,怕错过某些有用或者改变自己的道理,于是就一直追着读,把读完这些文章当成了每天的任务,读完一般1-2H时间就被刷过去了,读后又回忆不起,感觉什么都没有记住,既懊恼不明原因又悔恨时间流逝,因不愿意舍弃部分安全感,又循环往复的重复这个过程,导致注意力长期处于信息接收层,也就没有时间来践行和思考作者的哪些观点才是适合自己的,这些观点、建议需要在什么样的场景下才能起作用,这些观点可以拆为己用的又有哪些?最重要的去践行,这才是改变的根本。
D、意识上的知道!=行动上的知道,践行的过程就是在缩小知行之差。
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上常会冒出,当下的这个问题曾经读过的某某书、文章就已经告知了解决方法,当时还做了笔记和思维导图or收藏、保存了。为什么行事依然旧方法、旧风格呢,原来我只是意识上的知道没有行动上知道,即使践行也是阅毕合上书后的那段时间能坚持,之后便不了了之,还原到初始化状态,用旧方法当然得旧结果。践行的程度和量不够自然得不到质的升级。操作系统还是原来的版本,依旧运行效率低,因为长期得不到持续升级,又怎么能期待它高效运转,轻松生活和工作呢?
另:学生时代,自己是一个苦哈哈坚持,臭烘烘努力学习的人,明明自己很勤奋为什么成绩就是考不好呢?后来进入互联网工作,技术层出不穷,对学习能力的要求更高,自己一直在寻找好的学习方法,今日第二次再读老师的文章其中一句说:“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我猛然一惊,老师已经告之,为何这句话没能在我脑中留下印象?这句话我不止在老师文章读到过,今年读了好几本关于学习的书也提到过,曾经沉迷读微信订阅号里面的文章也多次提到过且文字还标红或者加粗过,为何我和这个道理一直没有交集?反思发现每一次读到它时,我视而不见,更不会意识到这个道理和我有关系,我只是明白了这句话的明面意思,读到它时,因为意识上明白,就跳读过去,但是行动上不知道,我从未去践行,更别说内化,于是就演变成每一次再相遇,再错过,无论是在多么优秀的文章、多么优秀的老师那里读到、听到,潜意识里我都自动将这句话过滤,这种“无关模式”导致持续错过,升级不了系统,写到这里不免又一阵毛骨悚然,过去我浪费了太多宝贵的时间和注意力在知识接受层寻寻觅觅,找到了,我又视而不见,拾不起这个道理,一次次错过直到临近30岁才开始觉悟。
二、如何破:
1、思考这个道理我做到了能有什么改善,我做不到又有什么损失。这个道理与我的关系和重要度,检验、衡量是否知道的新模式,由意识层面的读明白转变为行动上我对这个道理知道了多少、践行了多少、内化了多少?特别是读到耳熟能详的道理时,“关闭无关模式”都这样问问自己,检视一遍,活了30岁这些道理在我的行动层知道了多少,我和它是否建立过联系。
2、量化计划,不要空想,就实实在在的细分到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这件事,除了写下要做这件事,还要写下做这件事的具体时间节点,不要让记录变成只起提醒怕忘记的作用,要实实在在的量化执行的节点。
3、践行时间>=知识接收、整理的时间,模式要从信息接受层转变到践行层,NO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4、写下自己的思考,不仅锻炼思考能力,让自己想的更明白、看的更清楚、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每周总结一篇,一年后就相当于为自己写了一本书,一路记录我的升级路径。是以后育儿的好案例和素材,以及践行经验,让孩子看看父母也有同样的学习困惑、又是怎样突破和升级的。父母以身作则做到,对孩子是最好的教育。
5、停止收藏、保存,放弃部分安全感,我和此文只有一面之缘,哪些道理应该入心去,哪些要断舍离,即使要保存、收藏,这之前问问自己为什么想要收藏、收藏的目的,哪里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