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342,8-28-4,离娄章句下28-4》
【"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今天是丁酉年丙午月庚辰日,五月廿八,2017年6月22日星期四。
上节讲到,大禹、后稷、颜子同道。同的什么道呢?时、中、之、道。
什么叫时中之道呢?这一节,通过具体例子讲解。
同室之人,一旦互相发生争斗,这与我休戚相关,既使正在弯腰洗头,来不及整理,头发也不絻,披头散发就戴上帽子去阻止,也不算过份。为什么这么急迫也不算过份呢?一则事情就发生在身边,二则情况也十分紧急。
另一个情境则不同。如果事情发生在乡邻之中,比如说隔壁村发生争斗事件,这与我的利害没那么切迫,如果也这样急急忙忙,披头散发就戴上帽子赶过去,于理就说不过去,这时候,不要说头也不洗了,既使闭门不出,也不能以"何以忍心?"相责问。
这其中有两个关键指标,一是距离,二是职位。从距离角度而言,近则切,远则缓;从职位角度而言,大禹和后稷肩负职责,视天下就如同同室,所以急于救民。颜子呢,不在其位,视天下就如同乡邻,所以安于修己。
可见,他们都是随其所遇,各当于理;相反,如果刻舟求剑,则有死于文义的可能性。比如说"自我"、"博爱"这些概念,要放在具体情境中才有意义,否则就是空谈玄理,误行误身。
杨朱的"为我"思想,拔一毛而利天下,不肯,等同于虽同室之人争斗也关上门不出来,这不是颜子之道。
墨翟的“兼爱”思想,不惜摩顶接踵而利益天下,等同于虽乡邻争斗也如同披头散发就戴上帽子前往一样,这不是大禹、后稷之道。
只有大禹后稷而不是墨翟,可以成为颜子,而不至于流于兼爱;也只有颜子而不是杨朱可以成为大禹后稷,不至于变成“为我”。
时空条件变化而各当其理,这是时中之道。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离娄》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