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班学生轩轩,自上学以来,自控能力较差,上课爱走神,不爱听课,手中常常拿着东西玩,有时也会和周围的学生玩或者打闹。作业总是拖拖拉拉,往往拖到最后才交。有时老师点名让他留下改错,他总是听不下,常常溜走。常常丢三落四,作业字迹潦草。因为自身缺点多,老师看不起他,同学们疏远他,致使他滋生自卑畏怯的心理,使他缺乏自信心,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低人一等,不敢和同学交朋友,同学们也不愿和他交朋友。
他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经常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和同班同学相比,他可能缺了点什么。但上课发言积极,回答问题往往有独到的见解。他入学前很自信,入学后由于写作业速度慢,自我约束能力差,被各科老师批评的次数较多,所以渐渐地变得不那么自信了,其父母对孩子期望值很高,平时要求比较严格。家长打电话经常询问孩子的情况。
我在闲暇时间找他谈话,在他身上看到的是自卑和无奈,是与其年令不相符的沉闷和孤独。为什么他会变成这个样子?我带着这个问题,通过与本人谈心,电话家访,走近家长等方式,让我了解到,有以下诱因:
(1)缺乏理解,爱之无方。虽说爷爷奶奶对他百般疼爱,但对孩子的心理不理解,只是一日三餐的关心,衣食住行的呵护,对孩子的心理变化不觉察,对孩子的学习力不从心,爷爷因为忙很少过问他的学习情况,虽然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也十分简单。爷爷奶奶的望子成龙,导致他有一种负重心态,致使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他常常觉得自己父母不在身边,别人会看不起他,于是使他渐渐变得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由此他产生了一种与世隔绝,孤寂独处的消极情绪和不良心态。
(2)批评无度,心理误解。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及时完成课外作业,在学校得不到老师适时的表扬和鼓励,加上任课老师对的一些恶习很反感,常常批评他是个笨蛋,是个无可救药的孩子,甚至是另眼相待。这些不当的言词,使他产生一种自我否定的情绪和心结,慢慢失去了自制能力与自信心态。自信的失去,让自卑感慢慢占了上风。我对他也关注不多,久而久之,让他便逐渐产生了失落感。过多的自我否定产生了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他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不再喜欢接触老师,置身于群体之外,心理脆弱,承受能力降低。
辅导过程:
(一)、走近家长。(1)帮助孩子找回爱,抚平孩子心伤。我经常和他的父母进行电话访问或直接面谈,让她(他)们懂得,孩子是无故的,常在孩子面前出现,是孩子健康成成长的必需,为了不毁孩子一生,做好父母职责。(2)帮助提高理念,正确教育孩子。我常和他的爷奶谈心,让其及时了解在校的表现,并介绍一些育儿新理念,注重育子方法,爱而不溺,教而有方。
(二)、注重辅导方,融入情感教学。
1、走近Xx
走近方能知心,知心才可交友。为了消除他的畏惧心理,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拉近彼此距离;课间让他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让他体会老师信任的快感;有不妥处,婉言指出,既指出错误,又让他感觉亲切,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让他体会到进步的喜悦,在不经意中,全班同学都能感受到他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渐渐的,他开始喜欢和我接近,喜欢和伙伴们游戏玩耍。 2、沟通心灵,品尝爱的滋味。
欲让变化,其着眼点应在于家庭的施爱及在校的情感教育。因此,我把她的爷爷奶奶请来,详细地分析他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他们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为自卑的他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3、多元评价,促进自信。
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在评价中,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了反省,逐步完善自己。为了调动他的自我教育意识,让他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出潜在力量,自律、自信、自强,把自己融入大集体之中。
他的转变让我认识到激励作用之大、情感力量之威。只要投入感情,就会有收获。只要有爱的滋润,就会有奇迹出现!对因缺少关爱等因素造成的问题儿童,更应为他们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儿童是在成长时期,心理还不成熟,在友善的环境中容易纠正不足,在爱意之中更能健康自己心态。爱为导向,情是激励,情感能让孩子超越过去,向好的方面发展。从老师、伙伴身上得到爱,爱人就会得到人爱,消除与周围人的隔阂,乐于学习,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