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第一个阶段是如此之幸福,当许多年以后我们回首往事时,它就像是一座已经失却的伊甸园。童年时代,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如此狭窄有限,我们的欲望是那样些微稀少——简言之,我们的意志极少受到刺激;所以,我们所关注的主要是知识的日渐累积。智力(如大脑,在七岁时便可达到成人一般大小)发育得较早,尽管它也要经过一段时间方可发育成熟;当它不断地寻找食物时,它也就在不断地探测它周围世界的一切;于是,生存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富有生气的东西,万物都闪烁着奇妙迷人的光彩。
在人生的早期岁月,生活——就其完整的意义而言,是某种既新奇又富有生气的事物,儿童对它的感情是如此地强烈,以致多次重复热情依然不减分毫。在他所有的好奇探求中,他并没有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儿童总是不声不响地就抓住了生活自身的本质——即通过个别的知觉和经验而达到生活的根本特性和一般的要点;或者,用斯宾诺莎的术语来表达,儿童正在学习认识事物,而成人则把事物看作普遍规律的特殊显现。
因此,我们愈年轻,每一个单个的物体愈象征着它所从属的整个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上述情况逐渐消失。
正是通过这种途径,一个人一生中的最初岁月为他的整个世界观——无论它是浅薄的还是深刻的——奠定了基础;尽管这世界观在后来人生旅途中还会得到丰富和完善,但其实质是无法改变的。这是一种纯粹客观的因而充满诗意的世界观,它对童年时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是由到那时止尚不发达的意志力引发促进的;即当我们还是个孩子时,我们对获取纯粹的知识怀有极大的热情,而对训练意志力则不甚关心。因此,拉斐尔在描绘那些可爱的小天使时,——尤其是在他的《西斯廷圣母》那幅作品中——常常爱用那种固定不变的严肃面孔,这种面孔在大多数孩子身上都是明显可见的。童年的岁月被描绘得如此幸福欢乐,以致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每当回想起往昔时,总是既充盈着对幸福的热望,也满怀着对昔日幸福的追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