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吴鸿勇
这是我1997年9月的一篇日记,记述了当时的生活片段和心情。这么多年了,以现在的眼光看来,仿如隔世,可当时却是很现实的生活情状。如今回头看看,倍启深思,对我此后的人生,亦不无裨益。
〔1997年9月1日〕6时许起床。窗外已有学生在打乒乓球。收煤气罐加气的少妇,坐在三轮车上呼喊:收瓶,加气!
一位磨刀的北方青年,肩扛一长板凳,入院,用北方方言呼叫。凳的一端挂一发黑的旧草帽。
我想,这磨刀人从北至南,一路过村进城,不知走了多少路程。芸芸众生,普通百姓,为生计,历经千辛万苦,其谋生意志,何等坚强!
樵夫唱山歌,到那山唱那山的歌。从江河湖海觅食者,则渔歌唱晚,雄浑的歌声在归舟上萦绕。人所处的环境不同,谋生手段必异。
人,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都得想出谋生的办法。物质是生存的基本条件,没有物质作基础,所谓精神的崇高,只是一句空话。
一个无米下锅的人,无论他如何书痴,也会放下书本,找米下锅,先吃饱肚子再说。唯有如此,他才能有精力安心读书作文。
生活的严竣与书本上的理性,相去甚远。没钱交学费,就得千方百计去筹措。否则,儿女就得辍学。
宿舍大院提篮买菜的妇人,说这几天市场上的三鸟、肉类、大米、蔬果、鱼虾蟹贝,都便宜些了。究其原因,是农家急卖猪鸡鹅鸭、五谷杂粮,筹钱为儿女准备学费。
城里的多数家庭呢,因银根紧缩,各行各业处于低谷,企业单位,甚至一些财政拔款定额少而人员超编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只发一半或发不出,他们同样要尽量节俭,为儿女筹措学费,那物价能不降一点么?
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真还不能说如政治家们的时政报告或新闻媒体上说的那么好,当然也并非如发牢骚者讲的那么差。社会总是发展进步的,只是目前的脚步放缓了一点。也许,政治家们考虑的,是以退图进,先稳固基础再说?我们普通老百姓,怎能明白,又如何猜得透喔?
有许多日子的晨昏,或午夜梦回,我总在思考,心对脑说:堂堂男子汉,识字识墨,竟无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简直是一种人生的耻辱!
我能怨自己如阿斗一般,懦弱无能么?我一年到头独守办公室,无日不在为单位,为群众办事,竟连工资都领不到。如果不是妻儿都有工作,能顾家,我们恐怕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
我心里已经够憋屈了,还能自怨自艾,自我遣责吗?既没有劳动报酬,还天天在为人办事。我何愧之有?
于是,我冷静下来,坐在八楼宽畅明亮,并无噪音的办公室里,如无人来,就默默地在纸上书写自己的思绪,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发现和心路历程,人生故事,或者给那些笔友写信。
如此一来,我竟有了些“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淡静,耐心,韧劲,读书,写作愈益用功。
日子就这样被我咬紧牙关熬过去了。所幸有妻儿老小,有亲友,有众多同事,一路来的陪伴,我终于盼得红日起,如曾经被雪压似的竹儿,虽不敢妄说与天齐,也终归好好的活着,生活愈来愈加美好,许多愿景渐次实现,并作得些短文,布之网上,让天底下的文友方阵中,也有我这么一个小卒,一个小小的喽啰,在为他们偶尔敲一声铜锣,乌呵呵呵,助威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