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再难也要做个好军嫂
四十七
老曾,不晓得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人过四十天过秋,过了四十岁这个关口,感觉时间越过越快。小时候是度日如年,盼着快快长大,好去外面的花花世界闯一闯;四十岁以后是度月如日,没觉着怎么样,一个月就过去了。你看,这二零一六年的元旦才几天啊,似乎还是前几天的事儿,转眼却到了一月二十九日。此刻是晚上九点半,再过两个半小时,新的一天就会来临。
对大多数人来说,一月二十九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对于我周牧仁,对于你曾大作家,今天都没啥特殊意义。可对于被分流到榕城、邕城、泉城和石门的兄弟们来说,一月二十九日就没那么简单了。这一天,是他们离开盛天军区机关,离开他们工作和生活多年的城市,离开妻儿、亲戚和战友,奔赴新城市、新单位、新岗位的第十天。在历史的长河里,十天确实微不足道,但对于个体,对于这次军改和裁撤中受到冲击的军人来说,过去这十天,或许是他们人生中最彷徨、最无助、最迷茫的日子。面对新体制、新编制和新环境,面对从零开始、从头再来的工作和生活,尽管我不是他们当中的一员,也没有亲身经历,但我能理解他们的心情。
老曾,听说你正式回挺进文工团上班去了?也是,你的任职命令本来就在文工团,当初筹建后勤史馆,把你从文工团借调到我们联勤部帮助工作,一帮就是十三四年。你这叫啥?对,去年全军搞干部工作大检查,说得很明确,一个是令位不符,另一个是违规借用,在你身上,这两条都沾边儿。当然,这是组织行为,跟你个人没关系,以前这种事更是屡见不鲜,即便去年搞干部工作大检查,类似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纠治。这次军队改革,挺进文工团划归新组建的战区陆军领导管理,你作为文工团在编作家,自然要回归战位,并且正式脱离盛天军区的建制。
哈哈,你别那么较真好不好?我知道盛天军区已成为历史,应该叫原盛天军区。我们联勤部机关分流了一部分人员,主体还在,暂时划归盛天军区善后工作办公室领导管理,现在也只能叫原盛天军区联勤部了。我为啥不离开联勤部?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迷糊?你也太不关心你这个小兄弟了。还能因为啥?和你一样,令位不符呗。前年为了解决副团,我们联勤部政治部没有空余岗位,领导也算照顾我,把我的任职命令下到直属队,人还在宣传处干活。这次军改,我主动申请去榕城,经历和职级也符合要求,但军委明确这次分流的对象必须是军区机关在编干部,并且严格按任职命令来。拿这政策一卡,我就不符合条件了,只能暂时留在原地,等下一轮联勤体制改革时再确定去向。对了,你们文工团撤销还是保留?人员是留在盛天还是去泉城?还没最后定?瞧瞧,咱哥俩一个命,前途未卜。
刚才我拿一月二十九日说事,不是我心血来潮,也不是信口开河,而是今天一大早,我们宣传处分流到榕城的小兄弟、副营职干事张建朝的家属给我打电话,让我帮忙协调一下他儿子住院的相关事宜。他儿子不到一岁,身体比较弱,经常感冒,几乎每个月都会得肺炎,每次都要住院。昨天小家伙又犯病了,弟妹赶紧请了假,抱着孩子到医院一检查,说是必须住院,但没有床位,让个人想办法。以前遇到这种事,都是小张协调解决。可如今小张远在东南沿海,相隔好几千里,实在是鞭长莫及,弟妹实在没招了,才打电话向我求助。兄弟的事,我能拒绝吗?不能!你说我以权谋私也好,以上压下也罢,反正我动用了工作关系,在军区总医院帮忙联系了床位。老曾,遇到这种事,遇到部队家属的求助,你能置之不理?指定不能。
我们家宗濮莲总讲,嫁给当兵的,不容易;做个好军嫂,更难。老曾,你怎么看?我觉得这话在理。特别是像小张老婆这样的军嫂,部队改革之前,严格讲是军区机关撤销之前,不管小张出不出差、加不加班,至少在盛天的时间相对较多,至少可以保证回家睡觉,至少家里有急事难事的时候可以出面处理。现在呢,一个通知,一声令下,不管是东南还是华南,不管是山东还是河北,我们盛天军区机关四大部的战友,无论职务高低、年岁大小,说走就得走,容不得半点商量和丝毫犹豫,把家里的大事小情全部扔给爱人,扔给我们可亲可敬的军嫂们。军改当前,军令如山,军人没得选,军嫂同样没得选,所不同的是,军人选择服从,军嫂选择承受。是的,就是承受,主动也好,被迫也罢,她们都得默默承受。
今天上午,在军区总医院,终于搞定床位之后,趁医护人员给孩子打完针、小家伙安静入睡的空隙,我和小张的爱人唠了一会儿。弟妹显得很憔悴,也很疲惫,说到孩子生病没人搭手帮忙,眼泪都下来了。我很难受,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弟妹见我沉默不语,反对来劝慰我,让我不用担心,说当初既然选择嫁给军人,就做好了独立解决各种生活难题的准备。她还说,军队改革是国家大事,谁也耽误不起,作为军属,肯定会全力支持和配合,决不会因为家庭的困难而拖丈夫的后腿。末了,弟妹还提了一个让我意外的请求,让我不要把孩子生病住院的事告诉小张,说离这么远,就算告诉他了,他也赶不回来,也帮不上什么忙,只会扰乱他的心神、影响他的工作。
老曾,这就是我们的军嫂,不管自己多么委屈,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她们都选择坚强,选择独自迎战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如果当下还能说军人是最可爱的人,那么军嫂就是最最可爱的人。军人最可爱,军嫂爱军人支持军人,假如她们不是最最可爱的人,谁还有这个资格?
【桐言无忌】
军人不易,军嫂亦不易,当丈夫不在身边的时候,要守护着丈夫不在的家,要照顾着没有父亲陪伴的孩子,一个人默默付出,默默隐忍着所有的不易,又担心着丈夫的安全,皆因大爱与小爱的交织!
能说出来的困难都不是最苦的,无论是军人还是军嫂,选择从军或是嫁给军人的那一天起,他们就选择了要担起一份责任。她们知道一旦选择成为一名军嫂,也就等于选择了与丈夫同一频率的心跳,同一种节奏的步伐。她们知道同舟共济度风雨,并肩耐寒砥砺行。她们泾渭分明、舍小家为大家,对于“时刻准备着”的军人们而言,“打起背包就出发”的毅然决然,离不开军嫂的深明大义和自立自强。
尤其是“军改当前,军令如山,军人没得选,军嫂同样没得选,所不同的是,军人选择服从,军嫂选择承受。是的,就是承受,主动也好,被迫也罢,她们都得默默承受。”军嫂们选择的不是忍受和承受,而是坚韧的的支持:“当初既然选择嫁给军人,就做好了独立解决各种生活难题的准备。她还说,军队改革是国家大事,谁也耽误不起,作为军属,肯定会全力支持和配合,决不会因为家庭的困难而拖丈夫的后腿。末了,弟妹还提了一个让我意外的请求,让我不要把孩子生病住院的事告诉小张,说离这么远,就算告诉他了,他也赶不回来,也帮不上什么忙,只会扰乱他的心神、影响他的工作。”
试问诸君,世间谁人妻能做到如此之明月入怀?桐言看得感动之余,居然有种莫名的心疼,我可爱的军嫂们,你们是绿色军营的常青树,枝繁叶茂,情深意长,你们那无言的爱心是鼓舞着军人勇往直前的盾牌!你们是巾帼英雄,是你们把共和国的钢铁长城无限延伸,你们不是水做的柔情,你们是钢筋混凝土的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