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初中的时候,农村的经济还不活跃。除了种好自己的地。基本也没什么副业可干。无非就是养头猪等到过年时节卖点钱。地里种的也就是小麦玉米之类。物资极度匮乏。
到了我们上初中的时候,家离学校远只能住校。学校那会只有女生宿舍,或许考虑男生调皮不好管,男生只能在外边租房。或者住在离学校近的亲戚家。而我则比较幸运,父亲儿时的玩伴在学校上班。我就在他房子支了张小床。
一切就绪,吃饭问题迟迟无法解决,学校倒也有灶,但当时的家庭环境不允许(家里孩子多负担重)没办法只能背馍。
周日下午去学校前,母亲早早就往她为我缝制的馍布袋中装满了刚正好的馍和一瓶母亲亲手炒的葱花(有时是大葱,有时是韭菜,有时是蒜苗甚至红萝卜剁碎,时令不同葱花的原料不同)。一个带盖大搪瓷缸子一把勺子既能喝水又能吃饭。
每天吃饭的时候,从布袋取出一个馍掰碎放进缸子里要上一勺葱花加水,吃完喝汤,无比的惬意。(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农村经济也不富裕,能够上学已经很不错,加之我一心想上学走出农村也就不觉得什么了)。
每个周三的下午学校会提前一节课放学。方便大家回家背馍(一次背馍不能吃一周往往三两天就发霉了)。即便这样到了夏天还没等到周三馍已经发霉,有的上面起了霉点,有的已经长起了白毛,有的掰开拉着灰白的丝。吃吧不吃饿呀掰开用水泡泡,逼干净水在泡着吃。母亲还是有办法给我换了个鱼线做的网兜背馍。馍不怕霉变但等到第二天的时候馍已经裂开了花风干透了,当然灰尘也在所难免,毕竟馍一直暴露在外边。吹掉外面的灰泡着也就吃了。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一起上学的同学陆陆续续的退学去了南方打工挣钱。而我在这样的环境里,却没有倒下没有退缩,天生的倔强,不服输,更加的发奋努力。
想想那些年的经历,值得回味。他让我历尽磨难却铸就的我坚韧的性格,在以后的日子里获益匪浅。
时常怀念那背馍上学的日子。怀念那艰苦而充实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