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参加习惯养成训练营的期间,正好早起的习惯遇到了一点倦怠期,连续几天都比预计时间晚了那么一些才起来。就在自己的监督群里讨论起了习惯倦怠的问题,有一个朋友的观点就是觉得,习惯这个事是关乎信念的,有点像与生俱来的,能做到就是能做到,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初看之下,然我一下就联想到了关于《学习之道》里的两种理念--“整体理论”和“渐进理论”。整体理论思维认为成绩跟天赋和本身的能力相关,而渐进理论思维认为成绩跟不断培养习得相关,这种思维理论用在习惯养成上感觉也是相同的。尤其是听了习惯养成第三课《如何规划你的习惯》,整体感觉就是只要把各个步骤都做好,刻意训练习惯的规划,想要养成的习惯失败都难。
一.习惯的规划方法
(一)如何找到养成意愿度最高的可执行的习惯
习惯规划的意义:找准目标,提高习惯养成意愿度、降低习惯养成风险、增强习惯养成的掌控度。
1.明确“我想要”,提高习惯养成意愿度
习惯是个抽象的概念,如何才能让这个抽象的概念变得可视化,更亲切,要个找到想要成为的人,找到榜样。榜样的力量无穷大,找到榜样就可以观察榜样拥有哪些你所羡慕期待的特质,这些特质就是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再去反推就可以找要做的事情,要做的事情持续做就是一种习惯。比如,我觉得易仁永澄老师是我的榜样,而他表现出的本质思维又是我最羡慕的特质,这就是想要达到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是不是就要不断锻炼自己的主动思考能力,为了锻炼这个能力,通过读书反思精进是不是就能逐渐靠近,好这就找到了一个习惯目标,这样培养习惯就不再是一个痛苦的事情,而是为了跟偶像离的更近的一种手段,意愿度也就更高。
找到榜样或者偶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习惯达成后的效果也是可见的,你知道有一个人他其实通过这些习惯的手段,已经达到了你想要去到的高度,这个美景不是你想象的,是完全可实现的,就像走在一段已经被人踩出隐约小路的山路上,在心理上的恐惧感也没有了,因为你知道自己肯定不会迷路
2.以一带多,找出抓手习惯
榜样身上的亮点如此的多,这个我想要,那个也不错。可是各个大牛都说,习惯的养成千万不能贪多嚼不烂,妄想一次养成多个习惯,那么结果就是一个养不成。宝宝这时候就纠结了,我到底该怎么办呀。其实从抓手思维的角度,可以发现这么多想要的习惯肯定都跟某一个或者几个本质是相关联的,那么规划习惯的第二步就是找到那个可以撬动地球的一点,通过这一个习惯的养成,可以带动其他习惯的进步。找到这个抓手,它就是你要养成的目标习惯啦。
3.表里一致,明确习惯的意义
我们能够真正落地的习惯只有表层习惯,进而强化元习惯。
为了强化习惯的意义,我们一定要通过表层习惯看到后面我们希望养成的元习惯是什么,这样可以提前给我们打足能量,防范风险,在我们懒惰或者倦怠的时候,也可以给予提醒的作用。老师在课程里说了咱们能够养成的只能是表层习惯,那么如果你碰巧找到的目标习惯是一个元习惯该怎么办呢?那就通过这个元习惯找到培养它的表层习惯,相信这样找到的习惯,你前进的动力也会更足。
(二)制定习惯养成计划
那个你内心里最最想要养成的习惯找到了,下一步是不是就可以开始每天执行了呢?
NO,NO,NO.如果这样上来就去做失败率会相当的高哦。我们要来做个计划,先在脑中预演一遍这个习惯的过程,避免小我这头大象(【感受】驯服我的大象-习惯养成2)没有方向的乱跑,导致我们习惯养成失败。一个好的计划,一定要有下面几方面:
1.核心目标要明确
目标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有了目标就有了现在和未来连接的桥梁,也就有了方向。
2.好计划要灵活而有弹性。
总结自己之前习惯养成的失败教训,很多时候都是给自己定制了非常死板的执行方案,一点都不容有失,一次的失败就挫败感极强。e.g.5点半之前早前打卡,如果某天因为身体太累了等原因,错过了打卡时间,那么连续几天都会觉得不想继续这个习惯。而且习惯培养本身就有挑战期、倦怠期等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的阶段就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案。这些都可以通过灵活和有弹性的计划来解决。
在制定习惯养成计划时,灵活意味着作态可调,弹性意味着范围可调。每天的目标可以是个范围,有最低标准,标准值、最高标准,满足不同状态的需要。而弹性,可以在设定计划时,完成10天或几天,给自己一个奖励就是豁免权,在后面如果有哪天特别不想做了,就使用这个豁免权。如果一直都没用,那么在培养习惯的这段结束之后就给自己设置一个大奖励。
3.防范风险
在这个灵活而有弹性的可执行计划制定好了之后,风险的防范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提前预估风险就上路的计划,做的再完美,碰到风险后,也可能瞬间崩溃。风险哪里找呢?风险就是坑,坑就是问题,通过自己之前遇到的问题,听别人说的问题,再结合实际情况假象到的问题,都可以成为风险,并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比如,这次我想养成的习惯是每天阅读并输出,而这段正好碰上十一假期,会带孩子出去玩,那么在玩的时候如何阅读,是不是带着kindle,减少输出的要求,完成最低标准就好了。
二、精准习惯规划表
说了这么多理论,没有工具落地的话,想要行动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很多。放心,@易仁永澄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既要给鸡汤,又要给熬鸡汤的料。这次习惯养成的料就是精准习惯规划表格,且看我如何一步一步规划我这次的习惯养成计划。
1.通过榜样,找到我想成为的人,更进一步找到我想养成的好习惯清单。
对应上面说到的“我想要”,在这里有几个方面特别值得说一下,这个表格要求填写的时候对每个榜样都至少找到3个想要成为的方面,这样就能够得到至少15个方面,避免了同质榜样都是相同的希望达到的特点(不知道老师设计表格的时候是不是基于这种考虑),而到自己这里就要压缩成3个标签,这也是一种聚焦要点的思维方式,先放再收,才能更精准的找到自己最想达到的3个方面。
而下面我想养成的好习惯清单和我想改掉的坏习惯清单都要求至少要写15条,这就是一个跟自己深度对话反思的过程,相信写个3个左右都比较容易达到,但要15个还要不重样就要更清楚的思考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了。而且都说改掉一个坏习惯要通过培养一个好习惯去替换掉,这里好坏习惯的对应可能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2.由表及里,找到抓手习惯
找到了上面15个好习惯,在这里又要做一次聚焦,从这15个里找出最想培养的8个习惯画在平衡轮上,熟悉生命之花的同学一定对这个平衡轮不陌生,针对这8个习惯比对自己 想要成为的人来考虑权重打分,说实话,这部分有点疑惑,每个方面都觉得有很大的作用,想要打一个相对较高的分数。
不过在考虑那个习惯可以成为抓手习惯的时候,可以说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读书输出,不仅是因为这个习惯跟最近的很多行动配合,更是觉得输出这件事除了可以自己设置奖励,也会经常受到小伙伴们的点赞惊喜^_^
找到了读书输出这个习惯后,还要分析后面的元习惯,也就是养成习惯背后的意义,完成我刻意训练的元习惯培养,再给这个习惯定一下指标和日期,这张表格就完成了
3.灵活而弹性的计划
计划表格可以说是整个规划中最接近落地的表格,在这个表格里,无形中让我把这次习惯养成的每一天提前在脑中过了一遍,是这次时间区间在9月23日到10月22日,中间赶上7天的十一长假,带宝宝出去玩这件事明显会影响计划执行,在这次计划中我就提前设置了完成5天一个豁免资格以应对可能的无法完成,并在长假中降低阅读输出的要求;在15天也就是10月7日,计划根据前期执行情况对计划做一次调整;最后几天为了应对倦怠期,设置了完成一篇完整读书感受输出的挑战任务增加趣味性,这种计划光在脑海里走一遍都觉得挺有兴趣执行一下的。
4.最后--控制风险
在第3、4两个表格中,最上面都要求要用积极向上的词汇描述我自己,这也是一种心理暗示,其实在生活中,面对想要变得更好的我们,泼冷水的情况时有出现,自己在规划习惯之初就给自己打足气非常重要。
这张表格里有这个习惯对我的重要性、突破困难的对策、养成习惯的信心、如果想逃避就(if then)、还有养成之后的大奖励,这种种手段都是预防计划出现失控时能够的解决方案,提前想好,有备无患。也是通过这张表格的书写,我发现我这么努力成长,其实是为了成为宝宝的榜样,这也是一个妈妈最大的动力。
整个过程写下来,猛然发现这个精准习惯规划表格跟《小强升职记》里提到的习惯培养卡片特别相像,原来大牛们 都发现了习惯那个要从这些方面设立目标,处理风险。不过这次的表格最大的优势是更细致、精准,寻找到的习惯也是有各种手段支撑的,理工科的头脑更容易信服,也更愿意执行。
ps:中秋的时候,记得就发了这个表格,当时也跟着做了一遍,不过没有讲解做的比较粗糙,老师讲解之后,对表格认识更深入,做的也更认真,感觉收获很大。
最后的最后,小伙伴们赶紧做起来吧,这个表格做下来就是跟自己内心对话的过程, 只要真诚跟自己对话,绝对能找到你最想培养的习惯,并做好计划,感觉不成功都不可能。真心是你投入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
我是心有jing气。
生活在帝都的男宝麻麻,个人成长、时间管理践行者。
希望我的文章能给你一点小小的触动,用我的点滴努力让生活更美好。
期待在评论区跟我互动哈,赞赏一下鼓励一下我就更好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