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有地狱,在大铁围山之内,其狱城周匝八万余里,其城纯铁,高一万里,城上火聚,少有空缺。”———《地藏菩萨本愿经·经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皆是笼中人
宝强那张沧桑、疲惫兼有些滑稽的脸,让我第一时间想起了树哥,《树先生》上映那年,我跟李小玉正处于感情上升期,全当喜剧看,啧啧称是,太像中岗大街了。记得影片中,树先生老婆的戏份没有坚持到最后,如谶一般,五年后马少妇的戏份也在宝强的婚姻中提前杀青了。七年后再看宝强,不算老,略显松弛的面皮上稍有些沟壑,胖了,原本在腠里的乡坷垃气息,现在已是司命之所属,举手投足间尘土和烟油子味儿,隔着大屏幕都熏人,不禁令人好奇,《八角笼中》到讲什么。
然而,整个观影感受并不好,想像中有的统统都没有,没有头晕目眩的特技、没有丝丝如扣的武打,甚至连最后的决战部分都寡淡无味,毫无悬念。取的是格斗场地的名,拍的是格斗的戏,却连热血部分都作了极简处理,爱看热闹的娃儿怕是要失望。但是,譬如四十出头的洒家,略经世故,府衙之内却连个提辖都没混上,看完之后大有胸腔憋闷、老泪纵横之冲动。
八角笼的简陋令人熟悉。小时候,县里有个叫杨洪洲的少林俗家弟子在冷寨靠西大闸北侧路边盖了一栋两层十几间的砖混平房,唤作“杨洪洲少林武校”,面向农村招生,卖点是介绍工作,做保安、教练等,亦有打比赛得冠军者被保送到体育大学,却是少之又少。更多的是每学期一千五,学两年去打工的穷苦子弟。那时候我很纳闷,怎么会有人以此为业,现在看来,他们皆是“八角笼中”人。
八角笼中的生活我是体验过的,暑期凭关系到武校免费练过两个月。荐头面子很大,校长怕我吃亏,便把我安排在初级班,随手指了个未成年霍比特人跟我对打试身手,霍比特人实在太过矮小,哪怕之前没学过,我也没把这个黑得像麻秸炭样的小子放在眼里,然而他动作特犀利,眼神凶狠,身体像块黑铁,完全打不动,像平头哥一样,顶着拳风脚雨嘶吼着前进、还手,于是因为气怯,我输了不少点数。回家洗澡的时候发现腿上全是淤青,果断歇了两天。以后的日子倒也学了一些东西,认识了不少朋友,他们小小的身上满是激情和活力,对生活充满好奇,休息的时候围在我身边问这问那:
“你鞋多少钱。俺镇上八块”;
“你一顿能吃几个馍”,“两个!?跟你对打的摇把(外号)一顿吃七个。”
“李小龙(我的外号),明年我去深圳当保安,你说我一个月能可管拿四千块钱?”
我圣人般地回复:“好好练拳,好好读书,打比赛、上大学。”
话到此时,我总能瞥见对方似懂非懂、迷茫的表情,大大地满足了我作为文化人在泥潭中体验生活的优越感,回想起来,我真是个大大的混蛋!
他穿八块的鞋,那是一直穿,我穿十块的鞋出武校门就换掉。我吃两个馍,因为还有肉食和蔬菜,摇把吃七个馍是因为没有别的可以吃。他拿四千块钱,能糊口活命、育子养老,我读书上大学,毕业还拿不到四千块钱,家里时常接济。
八角笼里没有选择。你必须五点半起床,睡眼惺忪地跑步,机械地挨着拳头或把拳头往对方身上招呼,冬天吃白菜、夏天吃茄子。两年后当保安、保镖、辅警、门卫等。所以开学时,我向他们告别的表情应该是高级的,脸上的笑容应该是飘在真诚之外的,因为我有选择,这个选择是他们难以企及的。
三十年后,我又在八角笼中,躬身迎送我工作的好坏和名次,现如今我的高级哪去了。
但行笼中事
八角笼是阴郁的。笼内的人似是某种多足虫,长期泥泞、潮湿、贫瘠、肮脏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极端渴求希望,至于这个希望是什么,不重要,只要有并且能够为之而奋斗即可。充满原始兽性的八角笼,便是多足虫们为数不多的最优选择之一,在电影中几乎是唯一合法的选择。他们挥舞着拳头,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追求着心中的美好,即便这种美好被高高在上的旁人看作是野蛮的、被同情的、不入流的事物。电影给了结尾一个很长的黑白画面,某些高端影评人士认为这样的处理遮盖了格斗的血腥,使得这部励志电影可以被儿童观看,但是我们应该能注意到,黑白画面仅给了格斗,场外的人物、回忆部分都是彩色的,那些市井烟火、贫穷而单纯的片断被赋予更多色彩,八角笼中的拳脚相加、痛苦挣扎、洒血拼搏却像是回忆中的老故事片,直到苏木赢得比赛获得希望荣耀加身的时候,画面方才恢复。
大概是导演认为,这不是好的选择,却是唯一的选择,其努力的过程很艰辛,大家记住这个就行,不记得最好。
八角笼的阴郁是必然的。有影评作者写他的儿子看哭了,不得不说现在孩童的悟性很高,但是这小伙子的眼泪究竟为何而流,要打个问号。是为主角的冤屈和疲惫吗,是为苏木的最终胜利吗,还是为马虎的行差走错而流?不好评价。
我若流泪,必是因为“无可奈何”。孩子们的穷苦流离,并非天灾人祸,没有战争摧毁他们的家园,没有土匪打劫他们的财物,大环境下,他们处于社会低层,唯物的说法是由社会分工决定,宗教则认为是业力所决定的。这不是哪个人的错,更不是谁说改变就能改变。影片把奋斗过程作了极大的简化,隐晦地表达了宝强为送孩子上学求人未果、“昆仑决”潜规则、网暴等剧情,实际上每个剧情都足以让普通人脱几层皮,作为观众我们只看到了宝强或疲惫、或愤怒的三两个场景和表情,犹如躺在床上用身体偿债的姑娘,将被子掀开一个小角,又轻轻地盖上。太多话没有说出口。是啊,为什么要说呢。我们掀开伤口喋喋不休地诉说着艰辛,却不曾注意窃喜者手里握着砒霜。
结语
从技术层面看,影片是平淡无奇的,虽然我不懂技术,但我会胡扯,真诚脸加权力,指鹿为马何足道哉。宝强的演技也没啥可圈可点的地方,几处哭戏没能刺痛我的神经,这事儿怪我,心理脱敏脱得太过,真情至性随之麻木。整部电影的基调阴沉、疲累,小孩子的单纯贯穿其中,现实的残酷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的向往衬托得如同儿戏。比如马虎,马虎的悲剧结局几乎是必然的,因为他姓马。宝强原谅了他,他依然要做牢,在电影里,无论剧本把情节做得如何圆满,宝强还是把马关进了笼子,原谅也好,不原谅也罢,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