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系列文章已经写了:什么是读书笔记,为什么要记读书笔记。这篇文章差个楼。之后的文章再写如何记读书笔记。
今天把《改变》读完了。
改变的核心观点就是一句话:改变改变问题的方法。
一. 定义:群,改变,问题。
1. 群的定义
这本书用数学中的群论和逻辑论阐述改变的概念。要注意的是,群的定义与书中讲的改变是“类比”关系。类比只能帮助理解问题,并不能帮助解决问题。
简单的说,群是定义了一个运算的集合。需要满足的性质是:
(1)闭:群中两个元素运算后的结果仍属于群。
(2)结合律
(3)单位元:存在这样一个元素,它与任意元素运算后任意元素的结果不变。例如,<实数,加法>群中0为单位元,<非零实数,乘法>群中1为单位元(为请思考什么是非零实数呢?)。
(4)逆元:每个群中的元素存在逆元。例如例如,<实数,加法>群中元素的逆元为他的相反数,<非零实数,乘法>群中元素的逆元为它的倒数(因此群的元素不能有0)。
作者是如何类比的呢?
2. 改变的分类
(1)第一序改变:指的是群里的运算。群的本质是个集合,集合的元素有着共性,群里的运算并不会改变元素的共性。例如,失眠时人的所有身心状态可以构成一个集合,定义运算为强制改变状态,因为运算的性质就是强制的,所以这个强制改变的运算(例如“强制放松”)并不会改变“不放松”这个状态的性质。
(2)第二序改变:指的是群外的新运算。例如,把<实数,加法>群中的元素乘上虚数i,就会产生复数的结果。还是看刚才失眠的例子,第二序改变可以是,让失眠者不要睡睁着眼睛,直到昏昏欲睡。原因是。当我们觉得不感兴趣和无聊时,血压会降低,精神萎靡,非常想睡觉。第二序改变也可以理解为价值观的改变,“最底层”上的改变,例如跳出人际关系中“秘密关系协议”(第64页),对婚姻,人际等问题价值观的改变,是解决人际,婚姻问题的关键。
这里有一个问题:如何想出合适的第二序改变?我又不知道无聊时血压降低这个道理。这个问题会在后面回答,目前的回答是,只要有意识首先停止“第一序改变”就可以了。
“持续加强同一行动”的解决方案就是问题所在。
这也是生活中很多问题越努力状况越差的原因之一。
从逻辑层次的角度说,第一序改变是在系统之内,系统不变,第一序改变的本身就强化了系统存在的前提假设;第二序改变是在系统之外,使得系统改变。
3. 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问题的定义:处理困难不当而造成的僵局,停顿,死结。
处理不当的方式也就产生了种类不同的问题:
(1)不应采取行动的问题。
有一些并不是问题,而是困难,至少在目前人类无法解决的困难。例如,代沟的存在。如果硬加解决,反而会产生更多的问题。为什么要硬加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呢?病因是乌托邦症候群。
乌托邦症候群:问题明明误解,却认为解之有道。乌托邦症候群有三种形态:
a. 内射。妄想改造自我。认为问题无法解决是自己能力的缺陷,因为“人定胜天”。这种向内投射的乌托邦病会导致一个人的虚无与疏离。
b. 对困难过程的享受。“痛并快乐着”。即使乌托邦的目标无法达成,但享受过程中的挫折。
c. 投射。妄想改造世界。“我为人人,人人(就应该)为我”,是社会还的生病,一切都是社会的错,别人的错,我要改造他们,我是正义的化身。
(2)应采取行动却没采取行动的问题。
明明应该采取行动,无人采取行动。企图用否定问题的存在来解决问题。病因是什么?可怕的简化。如“鸵鸟心态”,“眼不见为净”。这种“否认”,“攻击”,“单一因果简化”机制是人心智的bug,如何改掉这个bug,靠的是元认知。
(3)应采取行动且采取了行动,但在错误的层次上进行了改变。
应在第一序改变,却在第二序改变:例如不满意别人行为的改变,而进一步要求别人态度的改变。
应在第二序改变,却在第一序改变:例如失眠问题。
二. 改变-问题的解决
解决问题有四个步骤:
(1)描述问题
(2)分析已用过的对策
(3)描述想达成的目标
(4)计划解决问题的策略
下面一条一条说。
1. 描述问题
面对问题,不要考虑问题发生的原因,直接考虑问题本身。不想why,只想how。例如,一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儿童时期的经历导致的,知道这个原因只对科学研究有意义,对解决问题并无意义。
2. 分析已用过的对策
不要再重复尝试,原地踏步了。这是作出对改变的改变的关键一步。
3. 描述想达成的目标
要具体,利用SMART原则。
4. 计划解决问题的策略
首先,要改变曾经的改变,不要再重复尝试失败的改变。
例如,曾经为一序改变,且问题应该采取解决措施,就要试试二序改变。
不是A, 也不是非A。
其次,制定策略。书中列举了很多策略,我做了总结与重组。简单的说,这些策略共性就是,改变问题存在的前提(情境)。
(1)直接消灭问题存在的前提
例如:
(a)困惑技巧。做出不符合情境的行为让人困惑。例如,执法结束的警察在群众愤怒的围观中,突然说“感谢大家,大家是这次事件成功的目击者”后,在群众困惑时,安全地走出人群进入警车。
(b)贝拉克的巧技。面对一个怕被下属超越的男上司,女下属说,“尴尬地说,你这样对我令我很兴奋,可能是让我想到了我的父亲”。这消灭了领导心中“可能被下属超越”的问题存在的前提,改变了领导对女下属的方式。
(2)间接消灭问题存在的前提
不但不阻止问题的发生,而改变情境,使得想阻止的行为更加强烈。
有很多例子:
(a)面对乌托邦症候群,让这个人超越他的极限。例子是要求宣称能穿越时空的精神病患者改变世界,冲出地球,拯救太阳系。。。
(b)面对什么是都插手干涉的父母。把屋子故意弄的很乱,这样父母反倒会说,“孩子,我们不能再帮你收拾东西了,你要学会独立”。
(c)面对中午在自己家吃过午饭却迟迟不走的客人,说“要么今天你就住在这儿吧”,利用客人的抗拒,使得客人说“不不不,我还是现在走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