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了高中三年,家长和孩子一样,除了繁忙就是紧张,高考之后孩子和家长继续紧张、焦虑和不安,分数与录取结果的出来,不像是宣布,倒像是宣判。 于是孩子就从一个城市漂移到另外一个城市,家长的心便不再只属于老家……
送走孩子,彼此留下了一个不忍分别的背影和定格。回到家中,孩子高中用的书还放在床头,书桌上的台灯也不会在夜里亮起来了。突然间,年纪轻轻的家长就成了空巢“老人”,下班之后才发现往日有规律的紧张已经不再,饭菜也简单了些,两个人端起饭碗,唠叨的却是孩子现在吃的是什么,有没有饭菜吃、有没有汤喝?…… 孩子在哪一个城市,家长的心就在那个城市,就连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原来只是留意自己所在的地方,而如今又多了一个城市,关心那儿的阴晴冷暖。 旁观者也许不会明白,家长为什么会执着地爱着一个遥远的城市,为什么白天黑夜惦记着那个陌生的地方,不是因为那里物华天宝,也不是因为那里人杰地灵。
因为一个人,才爱上一座城。 路途遥远,于是就拼命地加群。最初的是三个人的小群,大多数是类似的群名,不是“幸福一家人”,就是“相亲相爱一家人”,没事的时候都是妈妈在里面撩话,爸爸偶尔搭上一句,或者发个大大的红包。天热了怕晒,天冷了怕冻着,在家是对着人唠叨,双城生活的家长爱对着群唠叨。然后就是加入孩子所在院的家长群,几百人的那种,孩子报到时家长主动或者被动地扫二维码就加了进去。
军训期间,家长最喜欢看辅导员发的一些军训照片,虽然孩子一眼望去几乎分不清楚,晒得一样的肤色,穿着一样的服装,但是家长依然喜欢一遍遍在发出来的照片中慢慢查找,直找得眼疼脖子梗心里直流泪。
加群的家长也没有了自己的姓名,都自觉地改成张三爸爸或者李四妈妈,在这样的群里,大家没有尊卑贵贱,也没有富有寒酸,大家只有一个称谓——孩子的家长。 群里有潜水的,也有偶尔冒泡的,最惹人喜爱的还是那些话痨,多半是孩子的妈妈,人数不多,三四个,她们总是能从各种途径获得孩子的各种信息,然后在群里热烈地交流,透过手机屏幕,都能看见她们眉飞色舞兴趣盎然的模样。孩子要参加什么活动,都在她们的掌控之中,她们也会第一时间把照片放到群里,立即就会惹得其他家长的艳羡和感激。 即使上传的照片没有自己的孩子,看到孩子班级的照片,甚至那所大学的新闻,乃至那座城市的一些消息,也是一种安慰与快乐。 空闲时间翻看这几个群,成为许多家长的一项工作,群里有孩子,有孩子的同学,有孩子同学的家长,关键是有家长的魂儿。总不能老是给孩子打电话,或者发信息,所以直接的嘘寒问暖常常被间接的望闻问切而代替。
的确,儿行千里母担忧,空巢之下的中年人更是牵挂着异地的孩子,随时都想知他冷暖,懂他悲喜。这也是半辈子之后,又突然爱上另外一座陌生城市的原因吧。 孩子在的地方,就是每一位家长日夜牵挂的地方,不管是天涯还是海角。不论那个城市在全国是几线的,只要是孩子在那,那座城市在家长的心中就是一线城市和中心城市;不管那个学校是不是重点,只要孩子在那,那个学校就是重点。在家长的心里,其他的城市和学校就会显得黯然失色,因为家长的心已被那座城所占据。 西风落叶,秋意正浓;心有所属,无问西东。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因为一个校,爱上一个群。只因为心中一直有那么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