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败论英雄不正确
早在《东周列国志》中就有“见义勇为真汉子,莫以成败论英雄”的说法,按照权威的《现代汉语字典》解释,成败都是相对于具体目标而言的。获得了预期的效果就是成功的,没有获得,就是失败。而英雄释义有三:1.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2.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3.属性词,具有英雄品质的。所谓以成败论英雄,难道是指成功了就是英雄,失败了就不是英雄吗?因此我方认为此观点不可取,理由有二。
第一,以片面刻板的成败,论不出血肉鲜活的英雄。身外之“败”,往往不能抹煞英雄人气节的“成”。曾经弃医从文走向变法革命道路的孙中山先生,被称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但是,孙中山先生是一位革命的行家里手吗?实话来讲,确实不算。同盟会的十次起义,八次广东,一次广西,一次云南,全部失败,后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也是昙花一现,但是对于历史来说,孙中山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精力,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所以成败得失不过是一时之事而英雄精神却是超脱时空限制而长存于历史长河之上的。
第二,英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难以简单的成败来论,英雄本身所具有的精神因素,是英雄不可或缺的条件。林则徐虎门销烟震惊国人,名响天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的呐喊,也应该是所有有良心的中国人所共同发出的声音,然而,林则徐并没有得到皇帝的持续支持,虎门销烟的举动大大刺激了英国人,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军一败再败,道光帝大怒,下令严办林则徐,并斥责林则徐的戒严奏折是一派胡言,更是在英国人的压力下将林则徐发配新疆。虽然虎门销烟失败了,但我们不能否认他是一个绝对的民族英雄,从政四十年,历官十三省,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致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曾任英国驻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包令在《钦差大臣林则徐的生平及著述》一书中评价他说:“林则徐是中国政治家中最卓越的人物,在中国,可以说林则徐是该国人民的缩影,那个庞大帝国舆论集中表现在这个人身上。他是中国的一位理想的爱国志士,他是圣人,而且是万圣之圣。他把自己的智慧同传统的智慧结合了起来,是中国爱国志士的骄傲,他忠诚的,几乎不间断的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年。”失败的虎门销烟没有使他成为英雄,使他成为英雄的是他的忠贞,他的情怀,他的精神,他的品德。而往往是这些,才勾勒出一幅英雄的全图,显现出英雄本色的真谛。所谓成亦英雄,败亦英雄,不是一句空旷的安慰,如果仅以简单的成和败来判断英雄,是否有失公允,甚至可以说,是否过于功利呢?今天,我们在这里论英雄,不是为了复制英雄,而是要学习英雄。世界和民族是需要英雄的,但是,功利的英雄观,往往使人们忽略了英雄成功所付出的努力,我们不能将注意力过分的集中于英雄身上的光环,而是要提取其中的精神因素,不断的升华或沉淀,才能达到我们今天论英雄的目的。
最后,我想说,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那应如何论英雄?在孙中山“钢铁者,实为一切实业之体制也”的呐喊声中,在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之中,我们找到了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的真谛所在。恩格斯曾经讲过,面对高尚者的骨灰,人们情不自禁的洒下热泪,这就是对英雄最好的诠释。所以我方坚定认为,以成败论英雄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