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中国当今影视剧市场,写人物还是写故事更容易成功?(明确下成功的参考标准:播放量)
当然是写人物,故事记不住!
在中国大地上,自古以来都是写人物比写故事更容易有读者、听众,所有的故事都是为人物服务的。戏文里唱的「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说到这些人,我们也许能记得他们的大概形象,但理得清里面故事的,人数有限。
去年夏天先后播出的《延禧攻略》、《天盛长歌》,在豆瓣上分别是7.2分、8.2分。看评分当然是《天盛》赢了,但是商业上更成功的显然是《延禧》。
《延禧》重人物,魏璎珞出场没多久,就为自己贴个「我,魏璎珞天生脾气暴,不好惹!」的女拳👊标签。《天盛长歌》里的宁弈、凤知微两个人物从来没有这么鲜明、简单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楚王,开头很多集给人的感觉一直是性格乖张、难以捉摸的。
在中国的大众娱乐市场,这类复杂人物一直不讨喜。讨人喜欢的多是那些性格简单、脾气火爆,直肠子的,比如最近《知否》里的大娘子。当然有人会反驳,我们也喜欢《琅琊榜》里梅长苏那样复杂的人啊!
好啦,我重新说一下,中国影视剧观众最偏爱两类人:1、性格简单,脾气火爆,直肠子的;2、多智近乎妖、算无遗策的。
《延禧》里的魏璎珞,在这两点上都占了一些,第1点不用细说,第2点,她开挂一般收拾别人,收服皇帝。《天盛长歌》里的宁弈、凤知微第1点没占上,第2点上也没占上。虽然他们两的智力水平是王者级,可是天盛帝也是王者啊,宁弈在跟天盛帝的对抗中一直没有一场酣畅的胜利,干掉太子的一局棋走得跌跌撞撞。再来看看《琅琊榜》里的梅长苏,不是上面说的第1类人,却是纯度百分百的第2类人,一出场就在智力上碾压所有人,各种布局各种赢。这就是另一个诸葛亮嘛!(「江左梅郎,得之可安天下」跟「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一个句式)。
说实在的,《琅琊榜》里,梅长苏在智力上碾压大梁都城所有人显然不现实。首先,人和人的智力差距没那么大,大梁都城里,精英云集,世家大族自然也会延请名师教育家里的孩子,不至于差太多的。其次,即使梅长苏智力确实领先大梁都城里各世家大族里的孩子,但是按照现代智力研究成果看,智力也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梅长苏赢的也只是流体智力,在晶体智力上他没有大梁朝堂上多年的历练怎么可能比得过大梁朝堂的老油子。「三国」里的杨修够聪明吧,思维比曹操都要快50里(那个典故我不在这里说了),这就是流体智力,是天赋,这里杨修占优;可是晶体智力上就是曹操占优了,政治、军事各方面的复杂局面曹操经历得太多了。所以,梅长苏在晶体智力上碾压大梁众臣和梁帝的可能性太低,多是宁弈对天盛帝那种局面。
但是,要是真按照真实来写,故事就不好看了,所以要塑造唯一一个逸伦超群的智者,就像《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罗贯中要想把他突出来,就要把各种功绩往他头上放,把他描述得多智近乎妖!读者观众在看这些智力型人物虐对手时,产生了同样的虐人快乐,爽点阵阵袭来。
2
好故事为什么不易成功呢?
这是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想想广告领域吧,那些粗暴的洗脑式广告大行其道,回忆下最近两年的马蜂窝、知乎、BOSS 直聘、优信二手车……因为做那种千回百转的含蓄广告,用户(观众)没法集中注意力来看嘛!
好故事也一样,精妙的故事情节设计,观众不一定有那份精力去品、去感受它的精妙,就给他们那种简单痛快容易理解的故事来,看起来容易。
既然说到了广告,那就多说两句,营销创意公司「华与华」的华杉曾经说过「传播」更应该叫「播传」,先有播再是传,播的目的就是提供素材让观众去传的。这是营销领域的理论,某些部分也可以套在电视剧领域,播出来的剧既是给观众看的,也是给他们提供素材去传的。播出复杂精妙的故事,让普通的电视剧观众去传,可行吗?肯定不行啊,不是谁都有那么好的记忆力和讲故事的能力的。就说《天盛长歌》播出来的里宁弈给太子和赵王设的局,这让一个普通电视剧观众怎么去跟他的朋友、同事讲?太复杂了。就算有一些人觉得好,也就能发发动态、转转文章支持,但是少了朋友间面对面口口相传,影响力就是弱了很多。再看看《延禧攻略》的「播传」,播出来的素材,有太多可供观众去通过口语讲述的方式讲给同事朋友听了,传着传着,越来越多的人就会去看。
————————
最近《天盛长歌》的导演沈严发表了一番写人物、写故事的观点,我对于他说的女性题材更容易成功这点不太认同(认同写人物比写故事更易成功)。延禧的成功不是因为它是女性题材,而是立了一个鲜明的人物,讲了一个简单容易理解和再传播的故事,「播传」得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