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在尝试过有效倾听后,孩子的表现变得好起来,但他们无法持续一定的时间,只是断断续续的倾听孩子。这仿佛告诉孩子说我们会理解她的感受,当她真正说出来后,自己却不喜欢这种感受而不再听了。这会让孩子很难受很难受。
例如:悦悦和楼下的小伙伴玩的时候,发生了冲突
妈妈:悦悦,你看起来很愤怒呢?(有效倾听)
悦悦:对,我很生气,西西抢了我的玩具。
妈妈:所以你很生气西西的行为哈(有效倾听)
悦悦:对,下次我也要抢他的玩具,哼。
妈妈:这样做是不对的呢,西西抢了你的玩具是他不对。你怎么还能再抢他的东西呢?(评价行为的对错)
悦悦:不行,我就得抢。
妈妈:悦悦,以牙还牙解决不了问题,你为什么不去找西西,让他把玩具还你呢?(提出了办法)
悦悦:不可能,为什么要去找他。(陷入了沉默)
悦悦在这段谈话中,意识到了妈妈并不相信自己可以解决这个事情,自己的愤怒妈妈根本感受不到,还觉得是自己的错。
我们一方面在鼓励孩子表达自己,一方面又给出自己的判断、建议,这样做的唯一后果就是让有效倾听失败。孩子们会变得警觉,认为我们仅仅是为了让他们说实话而在哄骗他们,根本无法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