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回来的时候,在公司门口碰到了一位同事,一边走一边跟他闲聊了一下,不经意间,他问我,最近还在参加橙子学院不?你们在东莞的活动地点在哪里啊?我简单地跟他讲解了一下。
回来后细想了一下,如果有人问我,橙子学院是做什么的?你在里面学到了什么?具体课程有哪些?或者,你能跟我讲一下某一堂课的内容吗?
平心而论,如果真有人这样问,我只能大概地回答一下。可是,无论自己怎么回答,好像底气都不是很足。回想近一段时间以来,好的文章看了不少,让自己警醒的句子在朋友圈也转发了不少,同时也参加了一些表面很光鲜、给人很励志很上进的社群活动,但是,为什么别人的一句问话我都不能理直气壮条理清晰地回答他呢?
我想,原因无非就是两条。
一
那些道理其实你根本就没有懂。不信你现在用大脑回忆一下,这一个月来牛人大咖的名言警句还记得多少?全忘了吧?就算记得估计也残缺不全了。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在当时读到的那一刻无比兴奋,以为自己又明白了一个人生道理,可是,第二天该干嘛仍然干嘛。就像在宴会上喝了一杯烈酒,当时兴奋得无以言表,撒泡尿,睡一觉,第二天生活照旧。
二
明白了道理,但没有把它们运用到实践中去。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包括我自己,去年报名参加橙子学院,然后又听了很多微课,喜马拉雅和得到上也听了不少其它作者的音频节目和专栏,但实际上又有多少知识和道理在运用呢?套用网上流行的一句话,一切不以实践和成长为目的的学习,都是耍流氓。我们关注了很多公众号却没有再点开过,收藏了很多文章也没有再看一遍,订阅了很多专栏也只是看个标题就略过。我们是不是仅仅陶醉于听了很多课,参加了很多活动,其实只是为了逃避真正的成长呢?我们只是用表面的勤奋,来掩盖内心的荒芜和无力。
成长,就是要脱离舒适区,就是要勇于向自己开刀,因为学习从来就不是轻松容易的事。如果迈不出这一步,所谓的努力都是扯淡。
改变,不是你喊几句口号就成了,也不是在朋友圈转发几篇文章就可以了,更不是订阅各种专栏显摆自己在上进。你是成就别人还是糊弄自己,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ML=function(data,context,keepScripts){if(!data||"string"!==typeof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