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1、我们现代人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和几个世纪前的夜壶使用者是一致的?每一代人都可以回过头来审视他们祖先的愚蠢行为,找到很多理由来加以解释并自鸣得意。
2、在很多时候,我们采用理性、事实和批判性分析,不是为了形成我们的观点,而是为了确证我们已经看到、感觉到或者相信的东西。我们如何理解世界取决于我们的直觉、我们的个性、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以及一系列基础性的社会动机。
3、我们的偏见让我们可以轻易地对我们所批评的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我们相信自己对现实的主观解释就是现实。我们所看到的是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那些人是存在偏见的。
4、当我们想象别人是如何看待我们的时候,我们可能觉得自己处于聚光灯下,与此同时我们也会觉得我们注意和观察别人比他们注意和观察我们更多——这种自我中心主义,被称为隐形斗篷幻想。
5、虽然我们中的一些人赢得了喜怒无常的彩票,并被赋予了快乐的性格,但我们中的其他人也需要积极地寻求生活中的正向因素,让自己接触到他人的美丽、微小的快乐和善良,正因为这样做不是我们的必然倾向,所以我们可以学会专注于我们感激的事情,为他人做些好事,这些习惯通过产生满足感来抵消消极偏见的影响。
读书感悟:
回忆中世纪的欧洲人用夜壶来取代室内管道的事情,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在那个时代却得到大众的认可。那么,我们不禁想到现在的一些所作所为是不是也会被后人耻笑呢?在人类发展的时间长河里,每个时代都会被赋予不同的烙印。如果将时间的尺度再缩短些,把目光拉回到每个人,聚焦到人生长河。此时,我们是不是也会为自己曾经的一些行为而感到惭愧或者羞耻。“那时候太年轻,不懂的人情世故。”一句话道尽了多少过来人的心声。生命是每个当下的体验,回到过去我们会有委屈、愤怒,去到未来我们就会焦虑、担心、恐惧。所以,好好体验每一个当下。关注此时此刻你的身体,你的呼吸。
“大脑固有的偏见”这个概念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原来我们身上的一些盲点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善于为自己的错误辩解,我们会把自己对现实的主观解释认定为现实。这些认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太多的苦恼和痛苦。小到别人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我们会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作出判断。在日常的交流中也很难做到有效沟通,因为我们一张嘴就可能是指责或者批评,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最常见的是给身边的人贴标签,“你就是不认真”、“你真懒”、“你天天这么晚回家”……这些话如同一根根硬刺,扎的人心痛。
如果任由这些偏见盲点发展,我们会成为生活中的一只“大聋瞎”,“看不见”自己。“看不见”别人。当我们看到爱人坐在电脑前对游戏恋恋不舍时,除了给他贴上“沉迷游戏”的标签,是不是先想一想为什么?他需要的是游戏吗?看到孩子写作业拖拉、不认真,除了贴上“不爱学习”的标签,有没有探究背后的原因?
松动自己的观点会让我们活得更轻松。
通过学习“自我中心偏见”这一概念,我看到了曾经那个自卑的自己,害怕别人的眼光,恐惧外人的眼神,总觉得身边的人在注视自己。我一直以为这是因为自己不自信,内心没有力量,其实这也是我们人性中的一部分。虽然自我中心偏见让我们很难超越自己对现实的感知,但是后天的学习不可忽视。当我们不停地填补自己内在的一些坑洞,即使在聚光灯下也能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
尽管消极偏见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倾向,但是它并不能阻挡我们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我们可以可以训练自己接触他人的美丽、微小的快乐和善良,培养自己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面对那些令人头疼的学生,难道他们身上就没有优点了吗?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他是不是有一颗善良的心;写作业墨迹的同学是不是做事更有耐心……如果眼睛里看到的全是别人的好处、长处,我们的心灵之花又怎能不绽放?何愁生活中没有快乐。
做一个善良的人,人生自带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