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孩子要有针对性

今天阅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第二章《语言的力量:鼓励和指导的更好方法》关于对孩子的称赞的指导。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孩子的评价很多是无用的,甚至有的会起到反作用?是因为这些鼓励没有针对性。

在心理疗法中,从不会对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或者“你很棒!”。判断和评价性的赞扬都是要避免的。为什么?因为那样没有用,那些话会使孩子产生焦虑,助长孩子的依赖性,唤起孩子的防御心理。他们需要依赖内心的激励和评价,孩子需要免受评价性赞扬的压力干扰,这样孩子才不会总是向其他人寻求认可。

称赞对孩子不再有用了吗?很多父母会发现,自己刚刚夸了孩子乖之后,他们就开始变野了,好像就是为了反对赞扬似的。这些往往是家长称赞孩子的时候没有切合实际,只是泛泛的表扬。如果孩子被称赞聪明,那么他很可能不大愿意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种情况并不反常,因为他们不想冒失而失去高分。相反,如果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而进行夸奖,那么他们可能对于艰难的任务会更加坚持不懈。

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鼓励孩子:“你真棒,你是最棒的!”这样没有内容的夸奖,会使孩子摸不着头脑,妨碍了孩子对自己能力的客观认识。所以,我们在表扬的时候要适可而止,肯定细节,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进步在哪里?不能滥用表扬。不管孩子做的对不对、好不好,一概的表扬,都只能使孩子是非不辨、善恶不分。而适度的表扬能够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就事论事,表扬应该有事实依据,而且对事不对人,做到具体到位,孩子做对了,针对他正确的行为进行正面评价;做错了,心平气和地针对错误行为进行探讨,寻找行为的闪光点和不足,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药。要使用强项要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需要谨慎小心是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对于精神药物的使用也有同样的规则。最重要的一条规则是,只能夸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孩子的品性和人格。当孩子打扫了院子之后,说她辛苦啦,或者院子看上去多么棒啊!只有这样的评论才是平常的、自然的,而夸他是个多好的人,几乎毫不相干,也不适宜。赞美的话语,应该让孩子看到他的成绩的真实情况,而不是他品格的扭曲变形。

当我们希望孩子好受些时,通常就会称赞他们,可是为什么当我们对女儿说“你很聪明”时,她会否认呢?为什么当我们对儿子说“你非常聪明”时,他很尴尬的走开呢,是我们的孩子太难取悦,甚至连赞美都不起作用了吗?当然不是,最可能的原因是我们的孩子跟大多数人一样,对于赞美他们的品格,身体或精神的话,不知如何反应。孩子不喜欢被评定。称赞孩子,表达中要有充满欣喜和赞赏,言辞中要传达对孩子的努力的承认,尊重和理解。称赞的时候要做明确详尽地描述,这需要一点努力才能做到。但是孩子能从这些信息和赞赏中受益,远比那些对品格的评价要有效的多。

评价孩子要避免简单、反复。如果总是使用一些单调、重复的语言,孩子很快就会失去感觉,产生心理惰性,那就毫无意义了。评价是一种艺术,需要家长和教师耐下心来,做到细处,才能真正帮助孩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