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乡土中国》后,我顿然感到眼前黑漆漆的未知领域又明亮了不少。短短十四章,却涵盖了中国乡土社会结构的基本内容,读完颇有感触和收获。
乡土社会,是一个稳定的礼俗社会,与如今像北上广、江浙沪、珠三角地区里的一线与新一线城市中的现代社会,相去甚远。无论是从社会特点、社会结构等方面来看,都有非常大的区别。
乡土社会,与“土”脱不开关系。土,在乡下人眼里,乃生命之本。中华文明发源于黄土高原,后来逐渐过渡到农耕社会,持续了上百年。这就像是刻在基因里的记忆一样,如今很多祖辈或自己以前是农村人的城市人,依然有着种花种草的爱好。
离不开土地,导致了人口不流动,形成了特殊的熟人社会。“生于斯,死于斯”,每日经历的生活都成为常态,这样使得乡土社会里出现了许多与现代社会不一样的地方。例如,乡下人里使用语言作为常用的象征体系,乡下人之间讲交情,讲感性,讲经验,讲礼治,等等。这样的礼俗社会,与现代的法治社会的最大区别,便是人们的思维方式,一个感性,一个理性。
如今,为了迎合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社会急剧变迁,以前的乡土社会也逐渐消失匿迹。乡土社会里,许多长老类的人提出的老旧经验早已不起作用,无法适应新的生活。人们更加聪明,更加理性,使集体工作效率最大化,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且,人们也摒弃了传统的旧观念,转而迎接新思想,追求新潮流。上海在历史上也是从小渔村,过渡到国际大都市的,如今是一座灯火通明,但快节奏、繁忙的城市。
乡土社会里存在的许多流弊,是我们现在不能够接受的。倘若中国继续维持乡土性的社会形态,那就是去工业化,与世界发展背道而驰的行为了。四大文明中唯一持续至今的文明古国,拥有无数辉煌的历史与文化瑰宝,但在近代落后于西方其他殖民帝国,所以我们要奋起直追。不可甘于骄傲于过去,过去已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去不复返。未来的繁荣富强,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工业化的进程是势不可挡的,乡土社会也将会土崩瓦解。
但倘若说乡土社会完全一无是处,我是不认可的。虽然现在城镇化率也在上升,但作者开篇提出的“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著名论断,也不过时。乡土社会里孕育出了许多中华文化的瑰宝,例如深入乡土社会的儒家思想,便是东方的哲学明珠,还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如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对于乡村这一块开始重视了起来。同时,文化经济也开始逐渐繁荣起来。乡村里的特色文化与农业资源,有更多更大的经济潜力。
更何况,乡土社会里的人们,存在的家国情怀、民族情怀和责任心,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如今在充满虚伪的陌生社会里,人们尝尝将自己包装成一名利己主义者,更有甚者崇洋媚外,这是非常不好的弊病。中国的繁荣强盛,离不开所有中国人的众志成城、团结一心。
《乡土中国》,是一把解开新世界大门的新钥匙。它不仅让我学习到了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开拓了视野,更让我激发了对此学习的兴趣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