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分享第一天

赞誉之辞

>> 七个习惯”所体现的价值观体系,与惠普的价值体系是吻合的。所以,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企业的短期目标,更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社会效益;我们不仅要关心一个项目和任务的成功,更要关心我们员工的发展。

>> 与其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书,不如说是精神力量、文化底蕴,真正推动每个人和组织不断发展和超越的源动力 以终为始”为我们指明方向,“知彼解己”让我们不断壮大,“双赢思维”为我们赢得客户,“统合综效”让我们茁壮成长……而所有一切的核心,就是“积极主动”秉承积极的人生态度,共赢的法则,以终为始,对自己、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

>> 我们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年轻 化、碎片化,充满变化和迭代,面临的难题也越来越复杂。复杂的问题只能靠复杂的系统来解决吗?高手都喜欢“化繁为简”,一定有某种规律和原则在那里,找到的人将不再迷茫、疲惫, TA会抬起头来,深吸一口气,慢慢地呼出!

>> 好习惯影响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也关系企业使命和愿景的实现。

>> 柯维博士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巨匠,更是一位难得的可以将思想转化为人类行为的导师。

>> 七个习惯”里的原则,如信任、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等非常好地引领我的生活和工作,直到今天还在影响。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让世人明白一个真理:我们的思维方式会改变生活。如果我们觉得自己穷,就会真的穷。柯维博士教给我们:改变生活的关键是改变思维方式——我们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潜力,前途无限。

>> 制定生活目标,寻求双赢和理解,围绕重心充实地生活。照此,我们不仅会改变自己的生活,而且能因为种种举动改变世界。

>> 

原则是所有人成功的关键。史蒂芬·柯维是掌控原则的大师。读这本书吧,最重要的是——运用!

>> 柯维博士重点强调的自我提升以及领导力和创造力需要投入体力、智力和精力,这种理解正是当前每个人急需的。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教给我的深刻道理将历久弥新,因为全都基于原则。这些原则帮助我看到自己无法觉察的方面。在所有场合中,我都能运用与每个习惯相关的原则和思维方法,我的生活再也不会迷失方向!

>> 这本书包含了某些敏感的事实,直指人性,有些仅在虚构的故事中出现,但最终你会发现,不仅你了解了柯维,柯维也是了解你的。

>> 不断更新、以终为始、要事第一都是言之有理的习惯。这些习惯充满生机,不只是今天,以后也是如此。

>> :提高个人效率是获得快乐的捷径。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打破了我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方式。我积极主动吗?我知道自己的目标吗?我的要事正确吗?这些基本的问题,每天都在改变我的思考方式和行动。

>> 书中为有规律的生活和管理描绘了一幅蓝图,借此传达出的信息鲜活有力,且越来越重要。正直、个性、付出以及坚定的决心,生动地贯穿并交织于全书,激励人们获得更辉煌的成就。

>> 你要养成的最重要的习惯之一就是学习史蒂芬·柯维的智慧,并内化于心。

>> 每天都在与自己的小比赛中赢得胜利,你就会获得最后的胜利。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为我们提供了一套模式,即活得正直、有尊严,以及为他人服务。

>> 每个人都有意识不到的内在优势。你要明白成功不仅是物质享受,更重要的是实现生命的意义。

>> 有个别书籍不仅改变读者生活,而且能够在文化中打上烙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其中之一。

>> 这本书发人深省、内涵丰富,深深地影响了我的领导模式、职业发展和生活习惯。我在领导力方面获得的奖项和赞誉要归功于柯维博士的远见卓识。因为在不同领域运用这些准则,我才成为了一个更好的领导、导师和丈夫。

>> 无论何时你察觉到有问题,那便是问题所在”,

序言

>> 这些准则却是早在我之前就广为人知的,”他说道,“这更像是自然法则。我只是把它们整合在一起,通过梳理分析,为人所用。”

>> 本书奠定了其独一无二的地位,我认为有四点原因:

1. 柯维在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创造出一种“用户界面”,形成连贯的概念架构,加上柯维的文采,让内容变得易读可行。

2. 柯维的重点是跨越时代的亘古不变的法则,而不仅仅是一些技巧或是时下流行的理论。

3. 柯维首先写的是“塑造性格”而不是“获得成功”,因此,不仅要帮助人们变成高效能人士,还要能成为更好的领导者。

4. 柯维本身是大师级的教师,却十分谦虚,承认自己也有缺点,他立志要和大家分享所学到的知识。

>> 当世界充满变数、纷争和混乱时,人们需要一个安全的港湾,一座能在迷茫时指点迷津的灯塔。柯维坚信,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原则一定存在,寻找的过程是一种智慧。

>> 我的研究侧重以下问题:“伟大的公司靠什么突显?为什么有些公司从优秀跨越到卓越(有些却没有)?为什么有些能坚持到底(有些倒闭了)?为什么有些公司在商战中胜利?”研究结果发现,其中一个关键是“坚持核心、刺激进步”。

>> 面对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如果没有能坚守、赖以发展、作为港湾、提供指导的一套核心原则,企业不会发展或者达到真正的卓越

>> 我认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最重要的方面是强调“塑造性格”而不是“实现成功”,因此本书不仅实用而且深刻。没有原则就没有效率,没有原则就没有个性。

>> 比尔·盖茨变得与众不同的原因,并不是在适当时候做决定的运气,而是他在适当时候的积极回应。(习惯一:积极主动)

>> 目标都很宏伟,比如让疟疾从世界上消失。盖茨在2007年哈佛毕业典礼上的致辞中这样说:“对于马琳达和我来说,挑战是一样的:怎么用手上的资源让尽可能多的人受益。”(习惯二:以终为始)

>> 真正的原则意味着我们会把最重要的目标安排在精力充沛的时间,意味着在判断力最佳的状态下做出突破。

>> 创建微软时,他把所有能量注入两个首要的目标:雇佣最好的员工,开发几个重量级的软件;其余的事情都是次要的。答案:“重点”。(习惯三:要事第一)

>> 为了实现梦想,盖茨意识到微软若想壮大实力需要借助其 公司的优势:因特尔公司的微处理器,如IBM或戴尔这样的个人电脑制造商。他还注重公平,因此,当微软获利时,员工也成功了。盖茨充分展现了互利共赢的能力,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他与长期合作伙伴史蒂夫·巴尔默的配合。盖茨和巴尔默合作时的收获要比单打独斗大得多, 1+1绝对大于2。(习惯六:统合综效)

>> 盖茨把焦点转移到基金会的社会影响力之后,他从未说过:“我已经在商业上获得成功,所以我也知道如何获得社会影响力。”恰恰相反,他带着无尽的好奇心想要有所理解。他带着问题前进,尝试着掌握能解决最棘手问题的学问和方法。向朋友请教结束时,他以一句幽默评论作为回报:“我确实需要再学学磷酸盐。”(习惯五:知彼解己)

>> 即使在微软创业最紧张的时期,盖茨也会定期抽出一整周阅读和反思,扫清一些障碍,那是思考的一周。他还养成看传记的爱好,

>> 次他告诉《财富》杂志的布兰特·谢兰登:“一些人在生活中的发展实在令人称奇。”——这句话像咒语般在盖茨身上应验。(习惯七:不断更新)

>> 我们完全可以采用柯维体系的中心原则:首先塑造性格,先战胜自己才能赢得工作上的胜利。

>> 在非常成功的事业面前,他对自己影响力的谦卑绝不是伪装的,他帮助人们掌握理念的愿望不可阻挡。他发自内心地相信如果人们实践“七个习惯”,世界会变得更美好——这个信念贯穿全书的始终。

30周年纪念版序言

>> 这本书是史蒂芬·柯维的原著,阅读时,你会感觉他好像从书里跳出来,肯定你的价值和潜力,指导你如何成为一位职场和家庭中的高效能人士。

>> “七个习惯”的使用人群,包括全球数以万计的小学生、中学生、世界100强公司、中小企业、政府机关、军队、监狱、马术疗养项目和残障人士,适用范围包括工作内外、家庭内外等等。

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 品德成功论提醒人们,高效能的生活是有基本原则的。只有当人们学会并遵循这些原则,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品格中去,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幸福。

没有正确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

在25年的工作经历中,我与商界、大学和婚姻家庭各个领域的人共事。和其中一些外表看来很成功的人深入接触后,我却发现他们常在与内心的渴望斗争,他们确实需要协调和高效,以及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

我想从下面他们和我分享的这些例子中,你应该能找到共鸣:

•  我的事业十分成功,但却牺牲了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不但与妻儿形同陌路,甚至无法肯定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自己,是否了解

>> 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  我很忙,确实很忙,但有时候我自己也不清楚是否有价值。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能对世界有所贡献。

•  我上过无数关于有效管理的课程,我对员工的期望值很高,也想尽办法善待他们,但就是感觉不到他们的忠心。我想如果我有一天生病在家,他们一定会无所事事,闲聊度日。为什么我无法把他们训练得独立而负责呢?为什么我总是找不到这样的员工呢?

>> •  要做的事太多了,我总是感到时间不够用,觉得压力沉重,终日忙忙碌碌,一周7天,天天如此。我参加过时间管理研讨班,也尝试过各种安排进度计划的工具。虽然也有点帮助,但我仍然觉得无法像我希望的那样,过上快乐、高效而平和的生活。

•  看到别人有所成就,或获得某种认可,表面上我会挤出微笑,热切地表示祝贺,可是,内心却难受得不得了。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

>> •  我个性很强。几乎在任何交往中,我都能控制结果。多数情况下,我甚至可以设法影响他人通过我想要的决议。我仔细考虑了每种情况,并且坚信我的建议通常都是对大家最好的。但是我仍感到不安,我很想知道,他人对我的为人和建议到底是何态度。

•  我的婚姻已变得平淡无趣。我们并没有恶言相向,更没有大打出手,只是不再有爱的感觉。我们请教过婚姻顾问,也试过许多办法,但看来就是无法重新燃起往日的爱情火花。

>> •  我那十来岁的儿子不听话,还打架。不管我怎么努力,他就是不听我的话,我该怎么办呢?

•  我想教育孩子懂得工作的价值。但每次要他们做点什么,都要时时刻刻在旁监督,还得忍受他们不时地抱怨,结果还不如自己动手来得简单。为什么孩子们就不能不要我提醒,快快乐乐地料理自己的事呢?

•  我又开始节食了——今年的第五次。我知道自己体重超标,也确实想有所改变。我阅读所有最新的资料,确定目标,并采取积极的态度激励自己,但我就是做不到,几周后就溃败了。看来我就是无法信守诺言。

这些都是我在任职咨询顾问和大学教师期间遇到的一些普遍而又深层次的问题,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

>> 此时我们才开始觉悟: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 我终于了解,过去我与桑德拉潜意识里都受到这种速成观念的影响,才会对儿子采取上述做法。在我们心目中,这个孩子有失颜面,我们重视成为模范父母,维持良好形象,更甚于对孩子的关切,这种心态也影响到了对孩子的看法。的确,在看待与处理这个问题时,我们偏重许多其他因素,反而忽略了孩子的幸福与快乐。

一方面,因为好面子,我们给予孩子的不是无条件的关爱,造成了他自我评价的低落。所以我们决定从自身下功夫,不再讲究技巧,而是着重调整内心的真正动机和对孩子的看法。我们不再设法改变他,转而从客观的角度去发现和了解他的特质、个性与价值。

另一方面,我们也自觉地改变了自己的动机,培育了内在的安全感,不再用孩子的表现来判断自己的价值。

一旦摆脱了过去对孩子的看法,培育了基于价值观的动机,我们顿时感到一种新气象——不必再拿孩子与旁人比较,不必把固定的社会模式强加在他身上,这样反而能够平心静气地欣赏他的优点。我们相信他有能力应付人生的种种挑战,也就不急于保护他免受外界的嘲笑。

可是孩子已习惯于接受保护,因此一开始表现得相当畏缩。他向我们求援,但我们只是认真聆听,不一定如他预期地回应。这无形中传达了一个信息:“父母不用保护 你,你没问题!”

>> 试想,如果耕种也临时抱佛脚会有多荒谬。春天忘了播种,夏天忙着享乐,秋天能收获什么呢?耕种是一个自然体系,必须付出代价,一步一步完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捷径可循。

人类行为和人际关系也是基于收获法则的自然系统。在暂时性的人际交往中,你或许精于世故,按“规矩”办事,暂时蒙混过关;你也可以凭借个人魅力八面玲珑,假扮他人知音,利用技巧赚取好感。

>> 长久的人际关系中,单凭这些次要优势是难有作为的。倘若没有根深蒂固的诚信和基本的品德力量,那么生活的挑战迟早会让你真正的动机暴露无遗,一时的成功就会被人际关系的破裂所替代。

>> 归根到底,我们的本质要比言行更具说服力,这个道理人人都懂。有些人是我们绝对信任的,因为我们了解他们的品德,不论他们是否能说会道、擅长交际,我们就是信任他们,而且能够与之合作顺畅。

>> 我们必须先了解人类的思维方式以及如何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才能真正理解这七个习惯。

>> 但广义上是指我们“看”世界的方法,这种“看”和视觉无关,主要指我们的感知、理解与诠释。它是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未必与现实相符。它是一份地图,而非地域本身,是由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经验及选择打造而成,我们会透过它来窥探万事万物。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把思维方式比作地图。

>> 你可以改变行为,比如更努力,更勤奋,更迅速,但是这种努力只会让你更快地到达错误的地点。你还可以改变态度,比如更加积极地思考,但你仍然到不了正确的地点。或许你并不在乎,因为你抱着积极的态度,不管到了哪里你都高兴。但关键是,你还是走错路了。根本问题不在于你的行为和态度,而在于那张错误的“地图”。

>> 我们每个人脑中都有很多地图,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依据世界本来面目绘制的地图,反映现实情况;另一类是依据思维方式绘制的地图,反映个人价值观。我们用这些地图诠释所有的经验,从来都不怀疑地图的正确性,甚至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我们理所当然地假定自己的所见所闻就是真实的世界。

>> 大多数人都早就知道另一种可能性的存在,只不过不愿意承认。只有少数同学从一开始就换了一个角度来观察画像。

>> 只要把视线移开一下,再回头看时还是会认为那是自己最初看到的样子,即当时在10秒钟之内看到的形象。

>> 在后来的工作中,我常常借用这个有关感知的实验,因为它能使我们对人和人际关系的本质有更透彻的认识。首先,它充分说明了条件作用对人类认知和思维方式的强大影响力。

>> 其次,这个实验还说明了思维方式是行为与态度的源头,脱离了这个源头的言行就是表里不一,言不由衷。

>> 由此就凸显了个人魅力论的一个基本缺陷,即仅仅改变表面上的行为与态度,却忽略作为源头的思维方式,那么改变的成效一定有限。

>> 以前我们总以为只有自己清楚而客观地看到了事物的本质,但这个实验却让我们开始认识到,别人的观点虽然有差异,但也是清楚而客观的。“立场决定观点。”

>> 我们越是认识到思维方式以及经验在我们身上的影响力,就越是能够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负责,懂得审视它,在现实中检验它,并乐于聆听和接受别人的看法,从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客观的看法。

>> 或许从这个实验中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应该是思维转换,即某人从另一角度看问题的顿悟感。第一印象的影响越深,顿悟的力量就越大,好比一瞬间万道光芒把内心照亮。

>> 库恩在书中阐释,科学研究的每一项重大突破,几乎都是首先打破传统,打破旧思维、旧模式才得以成功。

>> •  古埃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但哥白尼主张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因而激起思维转换。尽管后者曾招致强烈反对与迫害,但转眼间,人类对宇宙万物的诠释完全改观。

>> •  牛顿的物理学原理虽至今仍是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但是仍然不够完整。直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又为科学界带来一次革命,增添了前沿价值以及相关注解。

•  有关细菌的学说出现之前,许多母亲和孩子在分娩过程中死亡,对此没有人能解释清楚。军事战争中,许多士兵死于轻伤或是疾病,而非前线的致命攻击。直到细菌论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更好、更全面地理解当时的情况,现代医学才发生了重大变革。

•  美国的今天也是思维转换的成果。君权神授、君主专制思想延续了几个世纪,直到建立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这一思想的出现,才打破传统思维。民主宪政由此孕育而生,释放了人类的天赋和才能,创立了生存、自由、民权的新规范,在世界上产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希望。

>> 许多人在生死关头也会大彻大悟,重新审视生命中的优先次序,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人们突然接受一个新角色的时候,比如丈夫、妻子、父母、主管或领导。

如果我们只想让生活发生相对较小的变化,那么专注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即可,但是实质性的生活变化还是要靠思维的转换。

>> 美国哲学家梭罗(Thoreau)曾经说过:“一棵邪恶的大树,砍它枝叶千斧,不如砍它根基一斧。”行为和态度就是枝叶,思维方式就是根基,抓住根本才能让生活出现实质性的进展。

>> 当然,并非所有的思维转换都是立即发生的,和我在地铁上的突然顿悟不同,我跟妻子桑德拉关于儿子的思维转换,就是一次缓慢、艰巨并且耗费心力的经历。

>> 思维方式和性格息息相关。从人类这个角度而言,你的观念会从为人中体现出来。我们对待事物的方式和性格紧密相关。如果不把性格和视角上的改变结合起来,是难 有成效的。

>> 思维方式之所以强大,是因为这构成了我们观察世界的窗口。而思维转换的力量也正是定式改变必 需的力量,无论这种转变是立即发生的,还是经过计划缓慢进行的。

>> 对方的信号传来:“这是灯塔。”

结果,我们改变了航道。

>> “我们不可能打破法则,只能在违背法则的时候让自己头破血流。”

>> 有人根据自己的经历建立思维方式或者绘制地图,然后借此观察自己的生活与人际关系。但是地图不等于地域本身,它只是一种“主观的事实”,是对某一地域的描述。

只有“灯塔”式指引人类成长和 幸福的原则才是“客观的事实”,是地域本身。这一法则已经渗透到历史上所有的文明社会中,并成为家庭和机构繁荣持久的基础。

>> 任何人只要对人类历史的盛衰兴替有深切了解,都会承认这些原则是颠扑不破、历久弥新的。国家社会的存亡与兴衰,往往就取决于是否能遵奉这些原则。

>> 原则不同于实践。实践是特定的行为或活动,在某一情况下适用的实践未必能在另一种情况下适用。就好比父母不能将教育第一个孩子的方法照搬到第二个孩子身上。

>> 实践是个别的、具体的,而原则是深刻的、基本的和普遍的。原原则不是价值观。一群盗匪可以有相同的价值观,但却违背了良善的原则。如果说原则是地域,那么价值观就是地图。唯有尊重正确原则,才能认清真相。

原则是人类行为的指南针,历经考验,长盛不衰,无可争议。要抓住它们的本质,最简捷的方法就是设想一下反其道而行之的后果,不会有人以为可以靠欺骗、不公、卑鄙、无能、平庸或者堕落来换得

>> 持久的幸福与成功。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越符合这些原则或者自然法则,就越能正确而高效地生活。比起为改变态度和行为所做出的努力,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于个人和人际关系效能的影响要大得多。

>>人 的一生包含了许多成长和进步阶段,必须循序渐进,比如小孩要先学会翻身、坐立、爬行,然后才学会走路、跑步。每一步都十分重要,而且需要时间,不能跳过。

>> 我们通常能够在物质领域理解并接受“循序渐进”的原则,但在精神领域、人际关系,甚至个人品德方面,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即使理解了,也未必愿意接受或实践,结果妄图走捷径,想跳过关键步骤到达目的地的并不少见。

>> 自然的成长过程不容违背、忽略或缩短,那只会让你平添失望和挫败感。

>> 承认

>> 自己的无知往往是求知的第一步。梭罗曾说:“如果我们时时忙着展现自己的知识,将何从忆起成长所需的无知?”

>> 或许尝试过讲道理后,我可以带孩子们做个有趣的游戏,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也解除女儿的心理压力。现在我知道了,一旦孩子体会到了真正拥有的感觉,自然会乐于与他人分享。

经验告诉我,教导孩子也要因时而异。在关系和气氛紧张的时候,教导会被视为一种评判与否定;关系融洽的时候,在私下里对孩子循循善诱效果会加倍。可惜当年的我耐性和自控能力尚未成熟到这种程度。

>> 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拥有,才会真正懂得分享。许多人在家庭或婚姻中只知机械式地付出,或者拒绝付出和分享,可能正是由于他们从未体验过拥有,而且缺乏自我认同和自尊。所以教育孩子应该要有充分的耐心让他们体会拥有的感觉,同时用足够的智慧告诉他们付出的价值,另外还要以身作则。

>> 解决问题的方式正是问题所在。

>> •  我上过无数关于高效管理的训练课程,我对员工的期望值很高。因此我努力表现得友好并且善待他们,但就是感觉不到他们的忠心。我想要是我有一天生病在家,他们一定会无所事事,闲聊度日。为什么我无法把他们训练得独立又有责任感呢?我为什么找不到这样的员工呢?

针对这种情况,人格魅力论建议采取激烈的手段,重新整顿,重塑员工的观念,让他们对所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激然后认真工作。

>> 但是面对老板如此不忠的举动,员工们会质疑老板有没有为自己利益着想,他们会不会觉得被当作机器对待?这种想法并非空穴来风。

实际上,很多人都在用这种方式看待员工。有没有可能老板看待员工的方式就是管理不善的原因?

•  要做的事太多了,我总是感到时间不够用,觉得压力沉重,终日忙忙碌碌,一周7天,天天如此。我参加过时间管理研讨班,

>> 也尝试过各种安排进度计划的工具。虽然也有点帮助,但我仍然觉得无法像我希望的那样,过上快乐、高效而平和的生活。

>>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曾说:“重大问题发生时,依我们当时的思想水平往往无法解决。

>> 我们需要新的、更深层次的思想水平,即基于原则的思维方式,它能正确引导我们实现高效能,改善人际关系,解决深层问题。

这种新的思想水平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要阐述的内容,它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 由内而外”的意思是从自身做起,甚至更彻底一些,从自己的内心做起,包括自己的思维方式、品德操守和心理动机。

>> 由内而外是一个持续的更新过程,以主宰人类成长和进步的自然法则为基础,是螺旋向上的,它让我们不断进步,直到实现独立自强与有效的互赖。

>> 问题僵持不下的根源就在于社会上流行的由外而内的思维方式。每一方都认为问题在“那里”,在“对方”,如果对方“讲理”或者“自动退出”的话,问题就解决了。

由内而外的思维转换对很多人来说都堪称激烈,主要是由于个人魅力论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的思维方式,其影响已经十分深入。>> 我们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尽头,就是重回起点,并对起点有如初见般的了解。

>> 践行“七个习惯”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效能现状,本测试将为你打开这扇“改变之门”。

>> 我们的思维方式,无论正确与 否,是我们的态度与行为的根本,归根到底,是我们的人际关系的根本。

——史蒂芬·柯维

>> 因为我们看问题的观点各不相同。我们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或参照系,就像我们赖以观察世界的眼镜。我们看到的世界并非客观世界本身,而是我们在条件限制之下所看到的世界。

>> 我们越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方式或推测能力的局限,意识到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自己过去经验的影响,我们就越能直面自己的思维方式,用现实来检验它们、测试它们,必要时改变它们,而且心胸开阔,乐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 如果我们想让生活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我们必须关注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观察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方式。

>> 一)检验你的思维方式

你曾经到过其他国家或本国其他地区吗?你觉得哪些事情是陌生的或奇怪的?

人们的行为是否如你预期?你对他们的行为有何看法?

回想你的旅游经历,你认为当地人对你的看法如何?你是否认为他们对你的看法与你对他们的看法可能很类似?

如果你有机会在旅途中认识当地人,你对他们的看法或推测会有什么改变?

(二)转换你的思维方式

回想一下通往你的工作场所或你家的不同路径。是否有些路径比其他的更复杂?是否有时其中一条比其他的更方便?为什么方便,为什么不方便?

你是否发现过一条你以前不知道的新路径?走不同路径的新鲜感如何?

现在想一下你与他人打交道的方式。与他们打交道是否有好几种方式?你还有可能会尝试哪些新的方式?

(三)影响你生活的五个原则

请列出影响你的日常生活的五个原则。它们以怎样的方式影响你?它们是以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方式影响你的生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029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9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57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3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5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50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06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8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42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64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4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0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6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