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为了对不同物距的目标成像必须要增加屈光力。这种功能称为调节。
调节的神经冲动是通过负反馈机制实现的,模糊像产生的神经部动作用于睫状肌使晶状体变凸,产生调节,离焦变小。模糊像减少。
AMP调节幅度的测量是指从眼非调节状态至完全充分调节所具有的调节能力称为调节幅度,也叫调节力。我们在五米以后无穷远的放松状态下视物是不会产生调节的。而近距离视物,距离越近,调节力越强,所以近视大部分是近距离用眼所导致的。
调节幅度是调节远点与调节近点之间距离的屈光度的表示形式,调节远点是当调节远点是当调节完全放松时,与视网膜共轭的一点。调节近点是指充分调节时,与视网膜共轭的点
AMPR 的测量有三种方法:移近法,移远法,负镜法。可以单眼检测,也要以双眼测量,一般双眼检测因为有集合的因素影响,双眼的调节幅度会高于单眼。移近法旨在找出调节近点,即产生最大调节反应的调节刺激位置,然后把视标慢慢移近被检查者到近点的位置。目前改良后的移近法是先加一个负镜片(-4.0D),再进行测量。移远法是先将视近患者于移远直至患者认出视标。该距离为近点位置。
负镜片法同样是固定40厘米的位置,增加负镜直至出现持续性视标模糊。上个镜片的屈光加工作距离(2.5D)就是调节幅度。
那如何计算调节力呢?距离的倒数。如果是40厘米,那调节力为2.5D,如果是10厘米,那调节力是10D,所以孩子在写字姿式上一定要保持33至40厘米的距离,过近用眼导至付出的调节力增加,加速用眼疲劳。
调节幅度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下降,所以到了中年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老花,也是因为眼睛的调节能力减弱,这个是可以预防的。我们可以根据是小调节幅度,平均调节幅度,以及最大调节幅度来评估孩子的的视功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