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神清气爽,气候宜人,清风,明月,农忙,秋收,每一样都能打动人心,而秋意浓时,晒秋当属最风月的一件事。
那就让我们深度走近秋日,感受一下这季的风尚。
南方的景致,单凭群友们的热唠,早已让人垂涎欲滴了。
你看,这边群友直播晒秋的盛况已开启,穿过村头那株近千年的桂花树,丹桂飘香拂袖香意境犹存,那边桥头百年的紫薇开得正盛。
穿过古官道,农家盛在筐中的红曲,还有黄的红的辣椒,或平铺在地上,或垂挂在空中,无论是近看远看拍照,都是绝佳的场景。平台上堆放了成捆的麦穗,或者是立于檐下黄澄澄的玉米穗,每一样丰收,都是季节的收获,都是期盼和等待。
再放眼就是一筐筐的洛神花,一颗颗的火龙果,应有尽有,也美不胜收。
而收藏在窖中一坛坛的黄酒,或者是渴了店家斟上的一壶灵芝水,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在此处,唯愿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只邂逅这季,这景,这处。
当秋晒到这个份时,确实也到了心旷神怡的地步,但是还有更温情的感动,请看以下一则短消息:
据说有一好友艳遇了一只毛毛虫,是在屋顶发现的,被捉住了,以掌心托之将其运至露台,放养至露台上的大柠檬树上,希望它在的眼皮底下吐丝成蛹,再破茧成蝶,她说,这是送给美丽的群主娘娘最好的礼物……
有时候,真的打动你的,不是一个行动它究竟是有何结果,而是实施这个行动时的虔诚,想着,或者这也是这个晒秋最动人的画面。
北方的乡间,近日也走过一遭,也正如美文中所述,一半是荒凉,一半是芬芳。
村边枣树上,叶子半黄半绿挂在梢上,农忙时没来得及收的枣子,红红的摇曳在枝头,路过踮起脚尖摘一颗下来,甜甜的绵软的劲,回荡在唇间,得歇与一群孩子拉起蓬布,一边摇树,一边转动蓬布打枣的场面,一直在记忆中久久回荡着。
玉米地里,叶子都干透了,一边掰穗,一边找还有没有绿皮的,择了回去,火上煮上一锅,吃老玉米也是深秋的一件乐事。
再往远走,高粱、谷子着穗的场景也相当壮观,分成梱,一梱一梱得堆在庄上,临了怕飞鸟还扎几个稻草人守着。
要不就是收完土豆,在埂上支起火架子,烤了土豆吃,那种两手一抺黑,趁热吃上几颗的感觉,接地气,有草根味,也爱死那种感觉。
送客出来的婶子大娘们,看见归家的我们,总会折回去,将院里菜园子里的菜悉数择一通,出来时沉沉的一大袋,西红柿,辣椒,西葫芦,豆角,时令的蔬菜都有了,直到走回好远,回头,还在门槛上望着。
很多时候,对故乡的这份眷恋,除了隐在记忆中儿时的欢娱,或者更多的是这一层层割舍不了的乡情,那种虽然离开久了,也离得远了,但如陈香般的浓郁,也是一直让人魂牵梦萦的源头。
然后,从南到北,从城市到乡间,秋就这样大手笔的,也是大跨度地暴晒出来了,这是一年最顶级的盛典,有灿烂有收获,眼里心里沉甸甸满当当的感觉,也是秋收冬藏蕴味最浓的时刻,仿佛一年的储备都可以在此间彰显。
那么再回到晒秋这个题名,突然添了许多幸福感,因为敢,也因为有内容,如果人生也可以这样的坦然,能这样直面到阳光下晒一晒,那将是何等的气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