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初入孔门的子路呢?通过这些选段之中,我会给你一一讲解子路的故事与性格。
在论语中有这一篇典故: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简单翻译过来,就是孔子对子路说:“你弹瑟(古代的一种乐器),为什么要在我这孔门中弹呢?”暗示着子路弹的瑟不标准,太刚强了。其他同学们一听,便错误地认为自己比子路优秀多了,瞧不起子路。这是一件特别不公平的事情。同学之间的偏见,是不可以允许的。孔子一发现自己说错了话,便补充了一句:“仲由的学问啊,已经具备了应有的规模了,只是不够太精深罢了。”从此,学徒之间的关系也重新和谐了起来。
读完这个片段,我真的是对孔子佩服不已。我很认同他的这种教育方式:公平公正,不怀偏见。的确,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要是孔子没有及时制止这件事情,经过被同学们重复打击,歧视的子路,可能就不会像现在那么外向,阳光了。所以像孔子这样,严厉批评过学生之后又善于改善,是很必要的。
再举一个例子。原文是这样说的: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孔子曾说:“在座的学生们中,愿意与穿着破旧的袍子,披着虎皮的人站在一起,又不觉得羞耻的人,应该只有子路了吧?”子路一听到老师表扬了他,便兴奋的手舞足蹈,终身都在赞颂这一句话。孔子并不想要子路过于自豪,便说:“一个人仅仅只能做到这个,也不能算上特别惊人的,应该继续进步。”
孔子真的是十分懂教育,从不让学生过于绝望或者过于自大。
我们再谈一谈子路的性格。
在一则短故事之中,子路告诉孔子与同学们,他的志向就是拥有一个国家和1000辆兵车,并率领他们改善成更伟大,更富强的国家。从中我感觉到子路对国家大事的兴趣。
孔子第一次遇到子路就问子路他的喜好是什么。子路粗粗的回答:“是射箭与打猎。”孔子问他是否想参加孔门学习,子路却傲慢的回答:“森林中有一种木,简单的削一削就可以,当箭用十分优秀,他是不用太多打造的。”就像我一样孔子接着说,但是要是后面绑上几根羽毛的话,会射得更远、更准、更完善。
我可以看出,初入孔门的子路是率真,好胜,刚强与忠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