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的时候是准时的,算是今天成功的第一件事情。不得不说有时候也会贪睡,于是就有了手机上那一排的闹钟。晚上如果不是睡得特别晚,一般都还好。起来做了绿豆沙,加了一小把葡萄干,另外还有花生米、馒头、咸菜等。早餐吃的简单而营养。期间听听音乐,饭后也朗读了英语。日子不紧不慢地继续着。
来到办公室之后,可能由于早餐的缘故,血液涌向消化系统,大脑变得慵懒了。专业性的资料看起来真的枯燥,所以在写下这些文字之前,我确实有点儿打瞌睡,只好抽空写点自己的文字,激活一下大脑,也算是忙里偷闲。
最近开始在陆续地写一些东西,多数都是比较杂、比较散的短文和随笔,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写小说。一来是我自己是个比较枯燥的人,二来确实没有讲故事的天赋,也更加缺少练习,凭空编故事实在不擅长。更多的时候我以为是我的经历太过单薄,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可以拿出来讲讲。可能还是需要读更多的书,走更多的路,才能写出更好的文字吧。但是据我分析目前在写作的人,不外乎有以下两类吧:
1、专职作家&专栏作家
勤奋和天赋并重。什么题材都能写出很长的文章,通常是小说更擅长。而专栏作家通常是积累了许多粉丝,可以在粉丝来信中选取一个有意思的,通过回复加工,便可以是一篇精彩的文章了。也有选取当下热点话题,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更多的时候确保政治正确。
这些通常都需要较长时间的阅读、积累和训练,以及能为人所知的运气。
像王小波、冯唐以及我年少时崇拜的沧月等不是科班出身的,除了笔耕不辍之外,需要更多的天赋和运气吧。
2、自由写作者
这部分人里面比较复杂。在当下这个年代,只要有电脑,会上网的人都在发出自己的声音。通常写作是一种爱好,或者是私人随笔。当然与写微博和说说不同的事,这类人更能坚持写一点的长文(超过1K字)。这类人中的少数人由于所在的行业比较接近大众的生活(医疗、运营、广告、教育类等等),在自由写作坚持到一定的时候,会积累一些粉丝。圈内小有名气之后,会有机会进入到第一类人中。
+ 纯爱好类。
这类人中有写诗歌、小说、散文、随笔、杂文的。通常就比较随性一些,这个阶段的写作者不容易坚持,想写就写,想发布就发布,用户粘度比较难以保持。而那些能坚持下来的写作者,可能慢慢就转为下面说的有长期规划的写作者了。
+ 长期规划类
一些写作者在写自己领域内的“干货”,所谓“干货”其实更多时候是给外行人看的。比如法律、电商、医疗、心理、IT、运营推广类从业的人,可以结合从业案例写出让人觉得有收获的文章。
一来可以有机会将一些主题下的文章结集出版。比如奶爸在豆瓣教英语的内容,出版了《把你的英语用起来!》,这本书总的来说还是比较精彩;知乎上许多优秀的回答已经结集出版许多了;类似地还有张嘉佳的睡前故事系列也出版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当然张本身就是全职写作者了。另外一种情况豆瓣很多,他们的文章整理出版之后,书名都很小清新,内容其实很难评价。我也不好一一点名了,当然更多的时候豆瓣上有n多好评,水军辛苦。
二来就有些人开始接受行内某些商家的软文邀请,有偿地写一些文章,如果是高手的话会隐藏的比较好,力度也是读者可以接受的。当然,也不是所有推荐了别人的东西就是软文,凡是业界良心、质量过硬的产品和服务,总归还是有人愿意去赞扬的。比如我上面写到的评价,就没有收到奶爸的钱(他也没有必要找人写软文,哈哈)。
三来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增加自己在行业的影响力。比如以前在科研论坛和博客上有些老师在坚持写作、做演讲,也会发表在一些教育相关的杂志上面。虽然人们知道他们,但是从来少有人去看他的科研论文。比如无数愤青都在支持的郑强,老罗演讲稿等以及其他就不能再说了。。。以后不好混啊~
四来有了一定影响力之后可以从事培训相关的工作。这种情况就比较多一些了,甚至可以看做是粉丝们的一次聚会,不过要收出场费而已。当然也有人坚持在做演讲、谈话,然后整理成文字出版。比如《罗辑思维》、《冬吴相对论》都有不少书。
说了这么多,像我这样没有讲故事天赋、从事的专业不接地气的非科班出身人士还是处在纯爱好阶段,就是坚持练笔而已。
根据10000小时理论,如果坚持到那时候我还能写的动,也许可以晋级吧。哈哈~
【今日事件】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