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五年十二月初三,原降清的姜瓖在大同正式反清。放在当时大背景下,似乎不足为奇。顺治三年清军已经平定关内大部,博洛的大军甚至占领多山地丘陵的福建,郑芝龙降清,隆武帝被擒,博洛轻蔑地撕毁当初的承诺,八旗军成了闽人心中永远的阴霾,直到宣统三年。安平有一个遭到八旗军残害的受害者叫田川松。多铎和硕塞也平定蒙古的腾机思叛乱,彼时去顺治元年入关不过二年余,志得意满的多尔衮开始用实际行动证明当年开给降清的原明官员的是一张张空头支票,已降清的原明宗室也被他拉到北京处死。为清军立有大功,擒灭南明二王,三屠嘉定的李成栋也愤而反清,清军在南方原本一片势如破竹的攻势出现反复。北方的姜瓖也是没有得到足够利益的人之一,和清廷早有摩擦,甚至还找来了一个故明宗室,被多尔衮一番敲打,但梁子还是结下了。
如果还有什么特殊原因的话,那就是意大利马丁诺在《鞑靼战纪》中记载:“大同女人被誉为是中国最美丽女人,八王及其随人任意奸淫妇女。一个有身份的新娘被他们从轿中抢走,姜瓖亲自找他们要人,被撵打了出来。姜瓖不能再忍,勃然大怒,誓用鞑靼的血来洗刷耻辱,立即率亲兵到他府上见人就杀。吓的阿济格从城墙逃走了”。清太宗和世祖时代的八王是英亲王阿济格,这段记述我很疑心其真实性,但在之前,姜瓖与清廷已经有过无数次不合是真,只是全国尚未平定 多尔衮仍要稳住姜瓖,但谁又不知清军平定全国后姜瓖会是什么下场。
顺治五年十二月初三,姜瓖正式反清。多尔衮一开始并不以为意,派遣其兄阿济格出兵平叛,包括挺进八闽的多罗端重郡王博洛,清太宗之子、作为多铎副手平定腾机思叛乱的多罗承泽郡王硕塞此刻都在英亲王帐下听令,还有家喻户晓的鳌拜,此刻是护军统领,也在军中效力。这个阵容已经算是很豪华了,四年前阿济格追击李自成大顺军的阵营也未必如此。
但形势远远超过满洲人的预料,山西各府州县相继反清,清军反而只能占据太原少数据点。身处北京的多尔衮作出的决定就是继续增援。顺治十年战死衡州的尼堪也是增援诸将中的一员,不过此时还是多罗郡王,而十年已经是满洲宗室第一大将,南下剿灭南明大军的统领。吴三桂奉命镇压陕西反清,以免秦晋联成一体。谭泰和何洛会已经大体镇压江西反清活动,摄政王要他们火速返回,地方交由绿营接管。多尔衮亲自前往山西,试图尽快解决战事。此时除了和硕郑献亲王济尔哈朗和多罗顺承郡王尚在湖广战场,和硕豫通亲王多铎染痘病重,礼烈亲王代善病逝,肃武亲王豪格被下狱治死外,其余核心宗室诸王悉数至晋。端重郡王博洛、敬谨郡王尼堪、承泽郡王硕塞在军中被提为亲王,以作为新一代力量,如果多尔衮知道这三人最后死的是承泽亲王硕塞,顺治十一年去世,距离此时的顺治六年不过五年,不知道有无形势比人强的感慨。
山西平叛尚无结束的迹象,叔父德豫亲王多铎已经染痘薨逝,多铎在顺治初年的清廷是仅次于多尔衮的存在,这个最为清太祖喜爱的儿子也是宗室诸王中战功最显赫的一位。他的死引起了清廷极大的震荡,摄政王必须立刻返回北京处理权力交接事宜。而对山西战事,多尔衮也只能继续增兵,固山贝子满达海、镇国公吞济喀、辅国公巴布泰率军增援,多尔衮也再次来到山西,这在多尔衮只有38岁的生涯里是绝无仅有的。
在清军优势兵力前,山西终于支撑不住了,军事重镇朔州、宁武相继失守。局势好转后,多尔衮也决定回到北京,为夺取皇位作紧锣密鼓的准备。但他仍未掉以轻心,依然增派护军统领索洪、署护军统领希尔根驰援山西。阿鲁席巴尔台,多尔衮和蒙古王公进行狩猎,然后回到北京。回京后,他还是依然不放心,复命阿济格带领固山贝子巩阿岱、内大臣鄂齐尔前往山西。
山西军民人数是固定的,而清军累日增援,坚固的城墙遭到红衣大炮的轰击,晋人的处境越来越艰难。顺治六年八月二十八,大同城内,总兵杨振威叛变,刺杀了姜镶,随后献城。清军遵照多尔衮的命令对除去除杨振威所属亲信及家属600人外的所有军民,不管投降与否,全部杀死。大同失守后,运城、汾州等地被屠戮一空。
山西之屠也只是全国各地反清运动的一个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