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水节气的由来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2月18日至20日前后,此时太阳黄经到达330°。古人认为,这个时节“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立春之后,东风送暖,大地解冻,冰雪消融化为雨水,降雨量逐渐增多,故而得名“雨水”。
从气象学角度来看,“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一般能够升到0℃以上,南方不少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此时,油菜、冬麦等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二、雨水节气的故事
相传古时到了雨水时节,万物复苏,很多冬眠的野兽纷纷苏醒过来,下山觅食。在洞穴居住的先人们最容易受到这些野兽的袭击,很多人就这样被野兽吃掉。
为了过上太平日子,人们便凑在一起想办法。有人观察发现,只要狮子、老虎或豹子这些“兽王”一吼,别的野兽就吓得四处乱跑;凤凰一叫,其他的鸟就像吓破胆似的,乖乖地站在原地不走;还有人发现野兽一看到火就不敢再往前。
由此,众人集思广益,通过模仿老虎和狮子的吼声制造了锣鼓,模仿凤凰的叫声制造了笛子。每逢雨水时节野兽出没之际,大家就点起一丛丛的篝火,并拿出锣鼓和笛子来吹吹打打,一直闹到天亮。野兽们听到这些声音,便不敢再来骚扰。
后来,这个习俗被一代代传下来,成为正月十五闹社火这一民俗的来源。在东北地区,由于天气寒冷,跳篝火舞成了当地人喜爱的一种娱乐形式,并被逐渐改良,最后演变成了著名的东北秧歌。
三、雨水节气的特点
1. 降水增多:雨水节气后,降雨慢慢地增多,但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这是因为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再加上太阳的直射点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非常快,所以雨量增多。
2. 气温变化:中国大致以黄淮流域为分界,往南最低温度在零度以上,春江水暖,雨水充沛;往北最低温度在零度以下,天寒地冻,冰雪未融。黄淮流域则在零度左右,冰雪消融,但雨水并不充沛。
3. 物候现象:中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水獭开始捕鱼,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二候鸿雁北,五天过后,南方的鸿雁感知到阳气开始往北方飞回来;三候草木萌动,此时春雨如油,滋润大地,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黄河流域的大地逐渐出现新生的青葱。
四、雨水节气的习俗
1. 拉保保(找干爹):在川西地区,雨水这天有一项特别有趣的活动叫“拉保保”。古时医疗条件不佳,为了让孩子顺利、健康地成长,父母会为儿女求神问卦,看是否需要找个干爹。找干爹的目的是借助干爹的福气将孩子带大,久而久之演变成一方习俗。人们会在雨水节这天,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带着孩子在人群中寻找干爹对象。如果希望孩子长大有文化,就找个文人做干爹;如果孩子身体瘦弱,就找个身材高大强壮的人做干爹。一旦有人被拉住当“干爹”,大多会爽快答应,认为这是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也相信自己的命运会跟着好起来。拉到干爹后,双方会摆好酒菜、焚香点蜡,让孩子“快拜干爹,叩头”,请干爹喝酒吃菜,干爹则给娃娃取个名字,拉保保就算成功了。之后双方可能成为“常年干亲家”,保持常年走动,也可能成为“过路干亲家”,分手后不再来往。
2. 抢拜寄:在川西民间,天刚亮时,一些年轻妇女会手牵着幼小的儿子或女儿,在雾蒙蒙的大路边等待第一个经过的行人。一旦有人经过,不管对方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她们都会上前拦住,把孩子按捺在地,磕头拜寄,让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这一习俗被称为“撞拜寄”,意在保佑儿女顺利、健康成长。如今在一些农村地区仍保留着这一风俗,也有的地方演变为向亲戚朋友拜干爹。
3. 回娘家:川西一带有雨水节回娘屋的风俗。出嫁的女儿会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有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婚未孕的妇女,也会带上礼物回娘家,母亲会为她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寓意吉祥,祈求来年得子。
4. 占稻色:这是流行于华南稻作地区的习俗,通过爆炒糯米花来占卜当年稻谷的收成和成色。爆出的糯米花越多,意味着这年稻谷收成越好;米花越少,则表示产量越低。因为“花”与“发”同音,也有发财的预兆。有些地方的客家人还会用爆米花供奉天官与土地社官,祈求天地和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5. 接寿送节:雨水这天,女婿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的礼品通常是两把缠着一丈二尺长红带的藤椅,称为“接寿”,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另一个典型礼品是“罐罐肉”,即用砂锅炖好猪脚、雪山大豆和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好罐口后送去,以此表达对岳父岳母的感恩和敬意。
五、相关文化
在古汉语中,一些名词当动词用或动词当名词用时,读音是不同的。如“一骑绝尘”的“骑”,读音为四声,念“寄”。“雨水”的“雨”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降雨”,应该读去声,音“玉”。
此外,不少文人墨客也留下了与雨水相关的诗词作品,如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生动地描绘了雨水时节的景色。
总之,雨水节气标志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它不仅反映了自然气候的变化,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