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是什么?
佛教认为,人痛苦的根源是把“自我”看作是一个实在的东西,因此产生了对“自我”的执着,觉得自己的快乐、痛苦、需要、欲望都是重要的。
然而,“自我”不过是一种幻觉,“自我”只是因缘际会结合的产物,只是一个过程。
人生的各个发展阶段,也是一个突破自我,走向“无我”的过程。
对普通人来说,这个“无我”不是通过打坐冥想的方式来实现的,而是通过不断扩大自我的社交半径,通过建立亲密关系、投入职业、关心下一代,通过把自己交付出去来实现的。
这也是人生每个阶段最大的难题,即克服各种形式的自我中心主义。
而人生发展的最后一个课题,就是要克服最后一个自我中心主义——对“自我”本身的执着,也就是对生命的执着。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有人说:“世人重果,菩萨重因。世人从果指导出发,菩萨认因出发。同样的结果,我们有对错分别。菩萨没有分别。所以我们整天忙着收果,菩萨整天忙着种因。这是我目前阶段对因果的认识[合十]”
也有人说,“我一直觉得菩萨是不去why(因)的…”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凡夫之所看不清因果,原因在于世界是一个复杂系统。
复杂系统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累加,而是各因素相互影响的动态系统。
这个世界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理清事物最重要的方式是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这样我们才能形成自己独立见解。
多数人只能看到what层面做出反应。
少部分人能总结事件的规律、模式(how),从而预见未来。
而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探求系统运作背后的结构——理解了系统运作的why(因),就有可能设计整个系统。
复杂系统中,没有对错之分,立场不同而已。
极少数能探求到系统运作背后的why(因)的人,就有可能设计整个系统,这就是“菩萨”。
通过自我反思和修炼,每个人都可以擦亮自己心中的佛,成为自己的“菩萨”。
总结一下
一、去why的是高僧,是慧能的境界,这非现世能掌控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二、寻求why的是凡人内修能达到的境界,也是“菩萨”的境界,这是现世能努力达到的。“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三、世俗化很快乐,物质化很快乐,内心如明镜也很快乐。所谓“和光同尘,赤子之心”,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两者不冲突。
我能总结,不代表我能做到。相反,我还差得很远很远。即便很远,有时候哪怕是一点微弱的意识火苗,也会觉得很开心,也能有那么点通透的快乐。
享受每一天,认真每一天,无需追求什么目标,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