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目标决定了系统的组织,而组织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这是组织论的一个重要结论。”
案例:国企总包VS私企总包
项目规模:建筑面积10万平米左右
1、国企总包情况:项目经理1名,生产经理1名,工长3名,总工1名,安全总监1名,安全员1名,机械员兼临水临电管理1名,质检员1名,资料员1名,预算员1名,材料员1名,流动测量员2名,除了项目经理35岁左右,安全总监50岁+,一个工长40岁+,其余兼30岁及以下(学历大多为本科)。
项目实行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水电、消防、弱电等均采用专业分包,国企总包另配置一名机电经理负责专业分包管理。
依靠集团组织体系,每个员工均按照自己的岗位职责行事,培训体系教完善。每个人如果喜欢自己的职业,可以一步一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但是,得一步一步,而且要看清该走哪步。
项目经理管理经验相对较少,技术能力充分,项目气氛教开放。项目经理有权力,但是据猜测根基仍不深,当项目部人员觉得管理多度,他们会消极处理。
(有的国企项目经理手段超群,极力保持自己项目班子的纯度,推脱掉刺头的,淘汰掉不听话的,维护好不得不合作的,保证“后院不起火”。当然,公司领导对于稍微不信任的项目经理,肯定会安插一个重要角色)
项目管理方面有自己的管理体系和节奏,每个月或季度会有集团内部检查,而且项目经理对于这种检查的重视度要大过建委或业主检查。进度标准化,安全常态化,质量体系化,成本有策略和优化,国企算是比较放心的合作伙伴。
但是有利就有弊,一些地产公司对进度方面的开盘和交房时间有特殊要求,如果要求总包单位提速,他们会有各种理由“不去配合”(国企施工单位有自己的节奏和要求)。
对于建设单位要求总包单位“帮忙”去做的一些对内对外协调配合工作,总包项目经理一般也会很不情愿。
是国企施工总包单位服务意识不强吗?其实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讲的组织目标问题——他们的项目目标暂时没有这一项。
2、私企总包情况:人员配置与上面国企总包大体相同,但是私企总包单位无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主要依靠项目经理的操盘。
项目班子人员一半由项目经理推荐招聘,一半为老板亲信人马,基本上是管理和物资两边天,合约经理同时负责几个项目。
项目人员项目经理、物资经理、安全总监35岁左右,其余都不大于30岁。因为管理体系薄弱,每个人岗位职责不够明确,项目决定权集中于项目经理和物资经理,大小适宜都要经过两人。
项目人员有出众的,便被迅速委以重任,重点培养。
项目经理鞠躬尽瘁,有心无力,不想管那么多,但是不得不管。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等全力去抓,成为公司几个项目的最优,但是仍然符合不了监理和业主的心意。
在服务业主方面,配合度高,不分是否合同内规定,只要考虑签证和情义就成。
不得不承认,随着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形势,私营企业也越来越注重质量管理和安全文明管理,除了利润和进度(进度常常就是利润),他们也把质量、安全、企业形象定为组织目标,争取不败于未来的通行证。
我是曹润青,国企老工程人,一级建造师,注册安全工程师,人力资源爱好者,来关注我,一起讨论工程人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