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初听名字感觉一座石头山,和城市没有关系吧!如果按照字面理解是一座长着像嘴一样石头山,然而,字面归字面!
石嘴山过去叫石嘴子山,石嘴山因交汇之处“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对于宁夏,在整个大西北,是一个人口和面积比较小的省份!通过CCTV塞外江南宣传,对这个省充满了很大向望!大西北,荒凉代名词,古龙里“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起”,感觉是孤独荒凉!提到塞外江南-宁夏,别有一种向往!因工作关系,来到宁夏第一站石嘴山,对于石嘴山火车站以为是在市区,然而,现实和想象永远落差很大!下火车,天色已黑;当坐上出租车,到市区大武口区每个人需要20元时候(车上4个人),才去问师傅,市区不是很近吗。
通过一路攀谈才知道火车站不在大武口区,火车站在平罗县,离市区有一段距离(也可以乘坐11路公交车)!
在石嘴山大武口区,有一座隐在山林的古刹,它辉映贺兰山的气脉,总束银川的佳境。它就是西北著名的寺院——北武当庙! 对于北武当庙,有一个传说: 康熙己巳年,石嘴山的戍边士兵,每夜都在山麓巡逻,常常听到“背上我”的呼叫声。一天夜里,士兵们听到呼叫后,随口答应,顿时,一个士兵的背上就出现了一个人,只好把他背走。并问背上的人家住何处,姓氏名谁,为何半夜三更一个人在这里?但始终未听到背后的人回答。背出数里地,感觉越背越重,最后走不动了。士兵怒气冲冲地说:“你是石头人呀!怎么不说话。”语声未落,背上的人落地。士兵点着火把一看,原来是一尊无量寿佛石像。恰好此处山侧有一个岩洞,他就把佛像放置在岩洞中。
到了癸末年,平罗清军驻守官兵在贺兰山围猎,突然看见祥云瑞气,笼罩群峰,还隐约听到兵器碰撞声和马蹄噪杂声,大家觉得奇怪,就分头在山林深处觅寻,终于在山洞中又发现这尊无量寿佛像就把它背回来,行至黑墩塔,越来越重背不动了。当时,有位善行居士提议,此处土地平坦宽阔,可以在这里修建一座寺庙,安置无量寿佛像,但由于没有水,无法施工。于是,人们就默默地祈祷,求神佛显灵相助。祈祷片刻,土地湿润,往下挖掘,地下立刻果然涌出一股喷泉,泉水清澈甘甜。于是就在这里搭棚往下破土动工,用山上的石头垒砌墙基,用黄土夯筑墙建造寺庙。从此周围几百里的善男信女到武当庙烧香拜佛,求神灵保佑,使则获利香火旺盛不断。”
石嘴山惠农区和大武口区不在一起,距离50公里,惠农区就是贺兰山脉与黄河交汇之处“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地方,对于惠农区,最美的地方当属黄湿地河公园。河湿地分为4大部分,水,草,风帆一样的建筑,栈桥。黄河水流以前在这片区域,但是现在水少了,没有水的地方彻底干了,能走车能走人了。
芦苇荡,然而这黄河,水很清,黄河十八弯,像一条绿色丝带,很美飘在大地上,在加上芦苇和秋草荒凉,天成一色!看到芦苇荡,会想到《大话西游》,赵季平老师创作的《芦苇荡》。
洞箫声起,低沉而悠扬……觉得有什么东西涌上心头,不知不觉看到了至尊宝和紫霞仙子,虽然取景地在沙湖,但是,此处和芦苇荡有很多相似,自我感觉比沙湖都美;
石嘴山下辖一个县,叫平罗县;平罗县由来明永乐初筑平虏城,取“平定胡虏(对蒙古族的蔑称)”之意命名。嘉靖三十年(1551年)设平虏千户所。清初,忌“虏”字,以谐音改平虏千户所为平罗所。 雍正三年(1725年),改平罗所置平罗县。
“铁打的平罗城”,这一说法在宁夏流传甚广。平罗县本来是用黄土夯实、青砖砌面的一座古城,为何称“铁打”的呢?这个与康熙微服私访宁夏有关系。据说有一年康熙来到平罗县城,天色已晚,城门已关。守城的卫士不认识康熙帝,又听他是外地口音,没有开城门。康熙只好住在城外一户老善人家,这位老善人给康熙讲了和平罗城有关的一段小曲,“铁打的将军铁打的兵,铁打的百姓铁打的城,叛贼强打硬攻碰了壁,水波不透来针扎不进。”后来康熙回到北京,和文武大臣说起在平罗城的经历,旨谕各地学习平罗的做法。“铁打的平罗城”的传说也就一代代流传下来了。
平罗县最大影响不光是历史悠久,其实名气最大沙湖,一边沙漠一边湖;《大话西游》的开头紫霞仙子泛舟在一片芦苇荡的场景是在沙湖拍摄的,一半是湖水一半是沙漠的沙湖被誉为“塞上江南”。沙与水原本该是势不相容的,但在这里,一切都浑然天成。沙围着水,水环着沙,它们如此平和的依偎在一起,仿佛是相守走过千百年的恋人。
不知不觉,石嘴山因工作完成而告别,借此文字怀念记忆美丽石嘴山!!
------2016年11月5日 部分故事段落摘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