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青岛的夜行车上,我拿出了杜拉斯的《物质生活》,进行漫长的阅读。
火车在夜色中穿行辽阔空旷的田野。漆黑的窗外偶尔有疾驰而过的火车,在交会的刹那,发出刺耳的呼啸,好像闪电一样明亮。
这个女人在书中写夜里最后的一个顾客。她说:我们哭,要说的话都没有说。我们后悔彼此并不相爱。我们根本什么都不知道。而他这个人,和别人也没什么不同,就象是夜里遇到的最后一个顾客……
也许是灯光太暗淡的缘故,我抬起头,眼睛有些酸涩。
眼前闪过沉寂的山脉,神秘,无法捉摸。还有小小村落的灯火,在拂晓的薄雾里,若隐若现。
没有家的人,是可以把任何一个地方都当作家的,我知道,我是知道的。
不会爱的人,也可以爱上任何一个陌生的人。我也知道。
书里有大量的图片,记录她的生活。这个十五岁就陷入无望爱情的女孩,从此残废,在孤独和酗酒中打发了一生,写作是唯一的安慰。她的眼睛如此美丽,因为美丽而过早的凋谢。
想起情人中那部电影的旁白,一个女人平静的叙说,叙述她生命中最初的河流,没有波澜。所有的回忆、伤痛都被岁月沉淀。
不知道在邮船渐渐离开码头的时候,伏在栏杆上的女人,看着岸上永远不会再见的男人,有没有伤感,但电影镜头里,只有她淡漠的眼神。
谁还会爱上这个眼神淡漠、灵魂死去的女人?但事实证明,男人们就是爱她——这个无比忠实于自己的女人。爱情自有其不可理喻的一部分,也自有其生命周期,也许死掉才是它活过的唯一证据。杜拉斯的选择是放弃这个尸体,换个山头,寻找新的峰值,而不愿意让它苟存于婚姻的掩体内。对爱欲,她像孩子一样任性,像她的作品一样坚强。回顾她的一生,她一生都跋涉在漫长的艳史里,不断地走向新的身体,破坏欲如同一种思想牢牢地扎根于她的欲望中心。
她的专制也跟她的爱欲一样可怕。她的暮年,是跟一个年龄不及一半的男孩在一起。那个孩子,因为她的书爱上她,不嫌她衰老,跟她生活了十六年。但杜拉斯连他爱吃什么菜都不知道,因为她从没有把菜单递给这个男孩过一次。十六年啊,这是怎样的强权和独尊?死之前她已经不能说话,却挣扎着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爱——这残酷的女人,死之前,还不忘用文字来控制这可怜的男人。
——你要什么,是我的灵魂吗?
——不,你的灵魂早已经是我的囊中物,我只要叫它一声,它便会过来。
——那么你要什么?
——你的余生,你所有的时间,你的一切回忆。
——你即使得到也不会珍惜。
——你管不了。
我每次读杜拉斯,就想起亦舒说的这段话,不由有些感慨: 这残酷的人,更懂得深爱的可贵,因为曾经被伤害。
我看着她晚年的照片,仿佛自己是曾被她抛弃的情人,有一种隐秘复仇后的痛快和哀伤:什么叫废墟?这张支离破碎的脸就是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