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三十六计:敌战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总决: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语出《乐府诗集·鸡鸣篇》。李代桃僵便出自此诗。在诗中的意思是指李树尚且知道代桃受罪,何况亲兄弟乎?李代桃僵诗与曹植的七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三十六计中李代桃僵的意思相当于丢车保帅,指当危险来临的时候,可以牺牲不重要的利益,换取核心利益得以保存。
损阴以益阳,阴在此处代表不重要的、局部的事物;阳代表主要的、全局性的事物。在军事谋略上,如果非要以某种损失作为代价才能换取最终取胜,则统帅应当机立断,作出部分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胜利。就好比下棋,当棋势已经走重,被敌手纠缠不能脱身的时候,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弃子争先。虽然弃掉数子在局部看起来是损失了,但是争得先手以后,却得到了扭转战局的主动权,从整体上来看,是合算的。
古人说:我敌之情,各有长短。战争之事,难得全胜,而胜负之诀,即在长短之相较,乃有以短胜长之秘诀。如以下驷敌上驷,以上驷敌中驷,以中驷敌下驷之类,则诚兵家独具之诡谋,非常理之可测也。这里说到的“下驷敌上驷,以上驷敌中驷,以中驷敌下驷”正是李代桃僵的经典战例,田忌赛马的故事。
经典战例:
田忌赛马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齐国将领田忌与齐国其他贵族赛马赌输赢。双方的马总体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如果按照通常理念,一对一的去比赛,田忌并没有一定取胜的把握。田忌的谋士孙膑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即用自己的下等马与对方的上等马比赛,以自己的上等马与对方中等马比赛,以己方中等马与对方下等马比赛,虽然第一阵输了,却赢来了后面两阵的胜利,按照三局两胜的规则,田忌稳操胜券。第一阵在众人的讥笑声中,田忌输得很惨,但是通过牺牲第一局,后面两局却大获全胜,在规则上只要胜两局就算赢,因此,孙膑通过李代桃僵之计牺牲局部或的全局的胜利。
后来齐魏桂陵之战,田忌在实战中碰到了同样的情况。魏军左军最强,中军次之,右军最弱,田忌准备按孙膑赛马的方式来对付魏军。孙膑却不同意,他认为,临敌交战,不是争取三局两胜,而是要大量消灭敌人,取得全面胜利。孙膑安排下军固守来面对敌人最强的左军,以中军对阵势均力敌的中军,以力量最强的部队主动出击迅速消灭敌人最弱的右军。
齐军虽在与魏军左军的作战中损失严重,但是敌方右军很快败退。田忌迅即指挥已方上军乘胜与中军合力,一举击败敌方中军,然后,三军合击,一起攻破敌方已成为孤军的左军。孙膑灵活运用李代桃僵,再次通过牺牲局部,换来了全局的胜利。
三国战例:
一、曹洪舍身救曹操
见《三国演义》第六回,追赶董卓的曹操中了徐荣的埋伏,大败而逃。曹操被徐荣射了一箭,又被两个小兵刺下马来。正好曹洪赶到,杀了两个小兵,操视之,乃曹洪也。操曰:“吾死于此矣,贤弟可速去!”洪曰:“公急上马!洪愿步行。”操曰:“贼兵赶上,汝将奈何?”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操曰:“吾若再生,汝之力也。”操上马,洪脱去衣甲,拖刀跟马而走。
这是曹洪的李代桃僵之计,值此大败逃命的当口,两个人一匹马,必须牺牲一个人才能保住另一个人的命。曹洪非常清楚,与曹操相比,自己的分量要小得多,如果一定只能一个人活下来,曹操活着的价值显然要比自己高得多。因此,曹洪说出了:“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这样的名言,并毫不犹豫的让出了自己的战马,自己冒死保护曹操逃命。
这样的舍身救主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祖茂救孙坚故事。祖茂曰:“主公头上赤帻射目,为贼所识认。可脱帻与某戴之。”坚就脱帻换茂盔,分两路而走。雄军只望赤帻者追赶,坚乃从小路得脱。祖茂没有曹洪的运气,一战而死。假使没有祖茂李代桃僵、舍命救主,孙坚一命呜呼,整个三国故事恐怕就要重写了。
二、曹操借头度粮荒
曹操举兵十七万,攻打袁术寿春,守将李丰闭门不出。操军日费粮食浩大,粮草不敷支散。管粮官任峻部下仓官王垕入禀操曰:“兵多粮少,当如之何?”操曰:“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垕曰:“兵士倘怨,如何?”操曰:“吾自有策。”
曹操有什么计策?无非是借头度粮荒的李代桃僵之计而已。
垕依命,以小斛分散。操暗使人各寨探听,无不嗟怨,皆言丞相欺众。操乃密召王垕入曰:“吾欲问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垕曰:“丞相欲用何物?”操曰:“欲借汝头以示众耳。”垕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
曹操牺牲了一个人的生命和荣誉,换来了缺粮军心暂时的稳定,而后曹操下死命令:三日内必须攻破城池。士兵用命,三日内果然攻破了寿春。此计虽然用的毒辣了些,但是机敏的曹操,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彰显一代枭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