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关于“校园暴力”的新闻越来越多了,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家长的孩子都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对此家长们也是万分担心,害怕孩子也会经历这样的事情,所以为了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当孩子遭受欺负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所以家长是有责任帮助孩子的,那具体来说,家长应该教会孩子些什么呢?
1.强化孩子保护自己的意识
由于孩子的年纪尚小,认知有限,导致他们对自己的权利认识不清,因此当他们被其他人欺负的时候,缺乏保护自己权利的意识。
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注意引导孩子,不断强化孩子的权利意识,进而能够强化孩子保护自己的意识。
比如,家长应该告诉孩子:“玩具是你的,所以你有权利决定要不要借给别人玩!”“身体是你的,所以不能让别人侵犯和伤害!”
当孩子对此有了清晰的认识,他就知道什么时候应该保护自己,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孩子被欺负。
2.教孩子用语言警告对方
家长教会孩子用适当的语言来震慑他人保护自己也是很有必要的。
有时候,如果孩子可以很及时警告对方不能欺负自己,或许也能起到震慑的作用;但是如果孩子一味地忍气吞声,或许会让对方变本加厉,觉得自己好欺负。
所以,以下这些话,家长可以教会孩子:
“不可以!这是我的玩具!”
“住手!再这样我要生气了!”
诸如此类的话,如果孩子能够勇敢且及时地说出口,或许也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其实,这些话尤其是对四五岁的孩子可以起到很好地震慑作用,所以家长真的不要忽视这一点。
3.必要时可以反击
我们不向孩子宣扬暴力,但必须告诉孩子:“如果真的遇到危险,为了保护自己,必要时记得反击!”
有时候语言警告是没有用的,那如果其他的人动手打人的话,孩子可以用反击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但是如果反击没用的话,选择逃跑也是可以的,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护好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
反击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家长需要告诉孩子,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孩子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灵活变通,无论如何要先保证好自己的安危。
4.告诉孩子懂得求助大人
遇到被欺负的情况时,除了依靠自己的力量外,孩子还应该懂得向大人求助,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老师。
不过有时候孩子可能受到某种威胁,或是因为其它原因不敢跟大人开口,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引导和帮助了。
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场景模拟,通过玩游戏或者是绘本阅读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演练,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教会孩子应对的方式。
同时,当孩子向家长求助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给予孩子反馈和帮助,这样才能让他们收获安全感,反之,如果家长不当一回事的话,孩子就会失去对家长的信任,进而不再向家长求助,如此一来可能会酿成悲剧。
除了以上这些需要家长教会孩子外,家长自己也应该做到多关心孩子。
比如孩子结束一天的幼儿园生活回到家之后,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了解他们在幼儿园经历了什么,如果发现有异常的话,就要多关注一下了,可以向孩子了解情况,也可以与幼儿园的老师沟通,这样也能为孩子的安全加码,避免出现校园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