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对许多企业来说都是不好过的一年,不管是疫情的影响,还是教育行业国家政策的转变,对于教育赛道的机构来说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影响。
之前吃政策红利、人口红利、荒蛮红利(粗大糙模式)的机构,在市场要求提升到来之前,没有将之前割韭菜赚来的钱转化为真本事的情况下,都会变的十分的艰难。正如互联网上流传很久的那句话:退潮之后,方知谁在裸泳。
我入职的是西安本土的一家考研培训机构,在很多年前,研究生考试的收益还是十分可观的,而相对粗放的经营模式也给机构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短短几年间,雪球越滚越大,门店越开越多,单一门店的经营模式扩张,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加法,不断的投入人和钱,就能带来更多的钱,进而去开更多的店,招更多的学生。
逐渐的,西安这块蛋糕已经无法培养机构日益蓬勃的野心。全日制学校、外省分校等纷纷全国开花。实际上在单一门店的经营模式未经锤炼和验证的情况下,单一复制并不能真正构建起集团型的管理模式,并不是简单加几个title,加几个高管就能够建立的起来的。
更何况之前的单一门店经营模式中,还存在着太多的粗放化、非标化等小作坊夫妻店存在的问题,在快速扩张过程中逐步由一家店里不起眼的小问题,演变为集团管理过程中的大毒瘤。快速扩张所造成的“浮肿”现象还未去除,就又变成了一个更大更胖的“气球”。在经济好的情况下,真的不是什么问题,因为不断有学生的学费在源源不断的收上来,再加上助学贷、分期贷等支付转移方式,让机构在扩张过程中的风险被进一步降低。
但当疫情突然来临时,门店和品牌获取学生能力的大幅下降。再加之要求机构不能一次性征收学生的学费,使机构造血能力急速下滑。当老牌的地面拓展团队因为疫情地域封锁的限制,无法再持续产生获客成单能力时,机构再想要转变已经力有未逮。
网络上的确有很多方便的工具帮助机构做营销、打广告、抓流量、搞气氛,但并不代表一个平时毫不积累网络经验的团队,想在一两个月的时间内打造出一只能打硬战的网络团队就会很容易。挖几个主管、招聘几个网络专员,期待用这种堆人的方式堆出来一个网络团队,成了一个缘木求鱼的神话。
外部市场因素的剧变和严谨,内部决策执行的失误和虚浮,让原来通过资金链可以遮盖的管理问题,通过快招快换可以缓解的团队问题,通过帝王心术可以平衡的利益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巨大的伤害,让机构行走在新环境的危险性进一步加大。
都说领导者不是做事情的人,而是控制风险的人。数十年积累的病症在最虚弱的时候爆发,真可以看做是“病来如山倒”。又可谓“趁你病,要你命”,或许以前侥幸可以逃过伤害的所有小毛病,在虚弱的阶段,都有机会要了你的命。这也就是很多企业管理顾问总是“危言耸听”的期望掌门人能够在舒适阶段打造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原因,奈何在西部貌似成了一个“骗局”。
其实我也很好奇,为什么当机构资金开始紧缩的时候,西安的好多领导者,第一步想到的不是增效提效,而是裁人裁部门。或许那时领导者也意识到,病根不是一天两天积累而成,要解决也不能是一天两天可以解决的问题。或许那是觉得从神坛上再次跌落,承认不会管理,不懂管理是一件很掉面子的事情。或许还是希望能够做一件小改动,然后带来一笔巨大的快速收益才是救企业的硬道理,或许只是我一个小人物无法理解的一种高层的操作方式等等之类,然后机构的裁员开始了。
对于裁员其实许多人都已经心里有这个心理准备了。之前K12赛道的众多机构出现的问题,对于知根知底的自身机构,许多人也是心中清楚的。只是考虑机构会怎么操作而已,或者什么时候开始裁员而已。
但结果在等待中逐步发生着出乎意料的变化,一段被裁员的坎坷路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