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d.read_csv()
1.filepath_or_buffer:(这是唯一一个必须有的参数,其它都是按需求选用的)
文件所在处的路径
2.sep:
指定分隔符,默认为逗号','
3.delimiter : str, default None
定界符,备选分隔符(如果指定该参数,则sep参数失效)
4.header:int or list of ints, default ‘infer’
指定哪一行作为表头。默认设置为0(即第一行作为表头),如果没有表头的话,要修改参数,设置header=None
5.names:
指定列的名称,用列表表示。一般我们没有表头,即header=None时,这个用来添加列名就很有用啦!
6.index_col:
指定哪一列数据作为行索引,可以是一列,也可以多列。多列的话,会看到一个分层索引
7.prefix:
给列名添加前缀。如prefix="x",会出来"x1"、"x2"、"x3"
8.nrows : int, default None
需要读取的行数(从文件头开始算起)
9.encoding:
乱码的时候用这个就是了,官网文档看看用哪个:
https://docs.python.org/3/library/codecs.html#standard-encodings
10.skiprows : list-like or integer, default None
需要忽略的行数(从文件开始处算起),或需要跳过的行号列表(从0开始)。
二.pd.to_csv()
1.path_or_buf:字符串,放文件名、相对路径、文件流等;
2.sep:字符串,分隔符,跟read_csv()的一个意思
3.na_rep:字符串,将NaN转换为特定值
4.columns:列表,指定哪些列写进去
5.header:默认header=0,如果没有表头,设置header=None,表示我没有表头呀!
6.index:关于索引的,默认True,写入索引
删除行或者列
1、df.drop(["列名"],axis=1)
2、df.drop(columns=["列名"])
3、df.drop([0,1])
df1.drop([0,1])#删除索引为0、1的整行
4、小结:
在drop函数后面用shift+tab可以查看函数的参数明细,如下:
默认参数axis=0,表示对行进行操作,如需对列进行操作需要更改默认参数为axis=1,
默认参数inplace=False,表示该删除操作不改变原数据,而是返回一个执行删除操作后的新dataframe,如需直接在原数据上进行删除操作,需要更改默认参数为inplace=True
df1.drop(labels=None, axis=0, index=None, columns=None, level=None, inplace=False, errors='raise')
原文:https://blog.csdn.net/weixin_41524411/article/details/89838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