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我在探索它的道路上一直是亦步亦趋、虔诚求知的。当我最开始感到人际交流带来的烦恼时,就期待着有一天可以做一个自信的能够掌控局面的人。
很多年前我并不知道有些书可以教你怎么与人交流,教你思考和说话,我所有的教材都来自于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生活中很难得到完整的学习案例,就会从书中或电视中学习。
印象深刻的是十几年前很火的香港刑侦剧《鉴证实录》、《读心神探》,讲警察、法医的故事,每一个案子都是从被人忽视的小细节展开追踪,最终破获一起重大的案件。
当年熟悉的面孔已经在演艺圈隐没了,但是那些传达着大都市生活理念和窥探人心的剧情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什么时候能够像那些人一样懂得透视人性,学会与各种人打交道,一直是我孜孜追求的生存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际交往能力也在增强,但是我总觉得不够。最根本的原因是太多时候我只知道自己心里不舒服,情绪发泄后还是不爽,或者某件事处理的不好,却找不到原因和更好的方法,这让我感到很无力。
如果我连自己都不了解,又怎么能学会看透别人呢?这就是我最开始看书的动力。也是在这个动机的引领下,我开始看各种心理学和沟通类书籍。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 看出人外》绝对是我目前看过的最专业、最权威的沟通类书籍。
这本再版15次的美国权威沟通教材,是由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合著的。全书可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前言、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看人之间。
作者从最基础的为什么要沟通谈起,在详细阐述自我概念和自尊的基础上,说明知觉、情绪、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倾听在沟通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进而过渡到讨论人际沟通的演变过程、沟通氛围的形成及改善,最后论述建设性的人际冲突处理方法。
我在看完四五遍之后感到,《沟通的艺术》就是在谈你的问题从哪里来、是什么造成了你的沟通困难、身边的环境是如何塑造你和被你塑造的、你能怎么样更好的解决沟通问题。我相信这些是每一个想提高沟通能力、改善人际关系的人们最关注的问题。
这本书最好就好在,它会详细地告诉你问题的根源是什么,能向你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言论和行为的根本原因和具体归类,更能够给你提供合理的处理方法。当然,这些也是我看完这本书后最大的收获。
我们先来看看这本书的作者:
罗纳德•B•阿德勒(Ronald B. Adler),致力于有关沟通的研究和写作。他的著作主题涵盖了商务沟通、公共演讲、小组交流、独断力以及社交技巧。写作之外,他还在大学授课,以帮助专业和商务人士改进他们在职场中的人际沟通技巧。
拉塞尔•F•普罗科特(Russell F.
Proctor),北肯塔基大学教授。1990年在一次沟通学会议上与阿德勒相遇,两人就使用故事片作为教学用具达成了共识。多年来,他们围绕沟通这个主题广泛地撰写文章、四处演讲,并合作出版了许多教材。
翻译者之一:黄素菲,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博士,曾担任东吴大学专任讲师,并在台北商专、师范大学、台湾艺术学院、东吴大学、实践大学、辅仁大学、海洋大学等学府担任兼职讲师和辅导老师。现任阳明大学学生辅导中心主任。
从作者的履历中可以看出,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从事多年的沟通话题研究工作,相信他们带来的这本教科书级别的著作能让每一个翻开它的人收获满满。
02
在讨论沟通之前有一个问题要搞清楚,那就是“我是谁”。有的人可能会笑,我是谁有什么好研究的,我只想知道能怎么样更好的沟通交流,你跟我扯那么多没有的干嘛?
其实“我是谁”就决定了一个人的沟通方式。一个人会怎么样接收信息、加工材料、表达感受、看待事物,就会怎么样对待别人和展现自己,也在这些行为中不知不觉的塑造着自己的人际关系氛围,推进着人际关系的演变。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 看出人外》第三章详细的阐述了自我概念和自尊。自我概念即自我认知,它受基因和外界环境的双重影响,后者包括身边的重要他人和所处的社会比较的影响。这个观点类似于我们俗话说的“三分天命、七分修行”。
自我概念决定了一个人的自尊水平,一个自我概念偏正面阳光的人自尊水平就比较高,他倾向于相信身边的人对自己有更好的印象,更喜欢自己,当然在自我表达时更自信,与人交流时不容易产生无助益情绪(第五章),在对话中不会轻易做出防卫行为(第十一章);而一个自我概念偏负面消极的人就很难说了。
对世界的自我感知(第四章)和内在情绪(第五章)同样影响着一个人的感受和表达。因为我们总是下意识的觉得世界就是我们眼中看到的样子,在表达的时候更会不自觉展现最明显的一种情绪。
但是这样是对的吗?肯定不是。如果是对的,沟通交流就不会那么容易出现矛盾了。这时候应该引入“知觉检核”和“情绪管理”来处理问题。我们应该学着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世界,用不同的感受去体会生活,细品人类的各种情绪,了解它的来源,理解它的原因。
“我是谁”解决的是个体内部的问题,沟通中出现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来自于个体的外在行为。
我们使用的语言如何搭建着人们的沟通,又如何阻碍着它;我们不曾认真感知的非语言行为如何透露着内心真实的感受,又如何被无视和忽略;我们每天听到接触到的大量信息如何充斥着繁忙的大脑,又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反馈。
我觉得这部分内容突破了我对于沟通的认知。以前总觉得会沟通就是会说话,看了这些章节以后才知道,会说话的前提是听懂了话、会听话,会说话的要求是会用合适的语言在合适的时机对合适的人表达,同时学会内外一致的用身体语言、物理空间等去协助完成意思表达。
说到这里就到了沟通最关键的节点。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模式是什么样的?
书中第九章分别用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论述关系演变,无论哪种观点都说关系就像跳舞,我进你退、亦步亦趋的动作协调才能完成一曲舞蹈。
这里问题就出现了,看入人里和看出人外两个部分论述的内容混合为不和调和的矛盾。关系陷入僵局、沟通氛围变得尴尬和冷漠之后,问题如何解决就是个大难题。
作者在最后一章给出了五种冲突处理方法:逃避(双输)、调适(一输一赢)、竞争(一赢一输,有时会转成双输)、妥协(部分双输)、合作(双赢)。
从字面可以看出来,双赢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使用它需要练习好六个步骤,还要及时通过提问和释疑解决对它的疑惑。
这本书解决了我长久以来的许多疑问,特别是书中论述无助益情绪、让人混淆的语言、防卫的原因和对策等内容,让我能够清晰的对照生活中的不当行为,引导自己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03
看书的时候我会想起来很多事,自己的、家人的、朋友和同事的,很多事情在当时发生时感到很疑惑、很无力,现在慢慢能理解深层次的原因。
我知道自己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就对自我有了更客观的认可,不会自卑也不会游移;
知道家庭氛围为什么会让我感到压抑和紧张,就能更好的理解父母,不再埋怨;
知道同事之间出现纠纷是因为一个人使用意见和推论来代替事实,立马引起另一个人的语言防卫,就能看清他们之间的问题,不会任由感情去评判是非,而是看到每个人身上的优点和值得尊重的地方;
也更加知道这些年我与Charles先生无意识的使用着各种方法去黎清我们之间的矛盾,改善着我们的关系,从而不断地增进彼此的了解、加深彼此地感情。
看完书以后我突然有一种感觉,就像很久很久以前行为存在在语言和文字之前一样,我们生活中的各种行为都在印证和演示着书中的内容。
你不知道自己的自卑源自何处,是因为不了解身边的重要他人和社会比较对你的自我认知的强化;
不明白为什么改变自己那么难,是因为不了解“认知保守主义”造成我们很少学着去认识“真实”的自己,反而会用各种行为和思想去强化熟悉的自我概念;
不知道为什么情绪走在语言之前,是因为不知道无助益的情绪来源于我们的生理因素、情绪记忆和自我内言;
不明白伴侣为什么慢慢变得冷淡、沉默,是因为不知道关系发展的模式和辩证的模式在悄无声息的发生;
不知道沟通氛围怎么样被破坏,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总是使用不肯定信息、异议信息在交流;
不知道所有的问题怎么总会被搁置、被跳过、被无视,而亲密关系在越变越差,是因为两个人从来没有尝试使用双赢的方法去解决一个一个问题,更不知道所有的沟通技巧都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提高。
我在看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的这本《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 看出人外》时更像是按图索骥,走到一个地方发现一个问题,印证一种行为,理解一种方式。
如果有人问,看完这本书就能成为沟通高手吗?对不起,我无法回答。
就像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一样,每一种方法都不能保证一定有用,但是我们总要去学习更好的更有建设性的方法,给交流的对方传达出我的所作所为在将关系往更好的方向推进的努力。
认识自己、了解别人,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在中国也有一个特殊的学术名词叫“厚黑学”。但是我更喜欢用“沟通”来定性这种行为,因为沟通不是我对世界怎么发生作用,而是我与世界如何和谐共处。
学习沟通技巧对我来说,有一种神秘的作用,就是学会“读心术”。术业有专攻,想要了解人类行为深层次的根源,你一定不能错过这个最佳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