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日子是有光的。”邱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这行文字。
“哦!我掉了两个字。”邱老师用增补符号补上两个字:“其实”。这句话就变成了:初三的日子其实是有光的。
看似简单的开场其实别具匠心。为何故意掉了两个字呢?初三的日子是有光的,可是现实中由于作业的繁重、成绩的压力,有几人能体察到这束光呢?
“其实是有光的”,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唤醒,不仅唤醒了听课的孩子们,也唤醒了我。同时,通过掉字引导学生关注语句中容易被忽视的核心词,从而为后面的文本细读铺路。真可谓一箭双雕。
跟着走——学着走——自己走。课堂环节没有山重水复的玄乎,也没有浓墨重彩的烘托,有的只是拾级而上的生长。大道总是至简的,课堂也应该是这样——素朴,端庄,典雅。如刘禹锡笔下的素琴,如周敦颐笔下的莲花。
首先,来看看邱老师是如何引领学生“跟着走”的。邱老师依次展示了《散步》《故乡》的经典语段,引导学生从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三个纬度从整体上把握内容、从细节处走进文字、抓核心词句理解主旨。扶着学生细读两段文字之后,邱老师又展示了《孔乙己》的经典语句,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练习细读文本。有引领,有示范,有搀扶,有放手。孩子们的思维渐渐被激活,跟随邱老师一步步走向文本深处。
在“学着走”环节,邱老师组织学生当堂细读2022年陕西中考阅读《三秦思语》,圈点勾画并完成练习。虽然课堂时间有限,没来得及充分展示,但是如此到位的引导定会让孩子们在今后的阅读中走得更细、更准、更稳。
最后一步是“自己走”。邱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课外阅读《墨香里的年味儿》,设计了以下两个任务:1.细读文本,圈画耐人寻味的语句;2.尝试中考命题(可仿照做过的题型)并写出参考答案。
“授之以渔”其最终目的无非是让学生能“自渔”,而作业设计就是为学生开辟一个“自渔”的练兵场,从而让课堂教学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但是在现实教学常态中,老师们可能更多依赖于手头资料,导致作业与课堂脱节,使课堂所学大打折扣。而邱老师本课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一脉相承,真正实现了学什么练什么,让课堂有限的时间得到及时有效的延伸,让学生课堂所得结出更丰硕的果。
在五月的阳光里,我走进邱俊老师的课堂,我看见五月的鲜花在阳光里静静绽放。让我坚信:语文课堂,其实是有光的。我愿意,走进课堂,融入课堂,在课堂里和孩子们一起追光,不停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