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素心
她是东汉末年的一代才女,是历史上少有的才气盖过美貌的女子,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杰出女作家。
她出身名门却命运多舛,但是凭借其绝世才华和坚强意志,从苦难的人生中感悟出生死真谛,演绎了千古绝唱《胡笳十八拍》。
她独自忍受着骨肉分离的痛苦,完成先父兴文治、续汉史的遗志,用自己的侠义之举为后代历史涂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就是蔡文姬。
01
汉灵帝熹平六年六月,在洛阳城南的蔡邕府邸,一个女婴出生了。这孩子长得真是水灵,白白的脸蛋,直挺的鼻梁,嘴角硬生生地透着秀气,好似一块美玉,所以父亲蔡邕为其取名为琰,字文姬,乳名唤作兰儿。
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正值小文姬“百岁”日,双节齐贺,蔡府的喜庆气氛异常浓烈。 下人在桌上布满了杂乱的物品,有笔墨纸砚,有琴棋书画,有刀弓箭棍,还有胭脂盒、裙襦等等,让小文姬“抓前程”。
小文姬好奇的瞅着桌面,竟在众人的惊叹中抓起了一支毛笔!那可是蔡家的传家宝,号称“诚真”。当年,小文姬的七世祖蔡勋曾用它写过一篇痛斥王莽的檄文。
也许,不爱红妆爱文房的小文姬,注定要承继家族世代精通文道的族风。
02
东汉朝政,自和帝、安帝再到桓帝、灵帝,可以说是每况愈下,皇帝昏庸,宦官横行,再加上天灾战乱,百姓民不聊生,纷纷揭竿而起。
作为一名正直的朝官,蔡邕向灵帝呈上了一份劝谏的奏折,不曾想,这份奏折却为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
蔡邕在奸臣的陷害下,被灵帝判处髡钳之刑,并举家流放到朔方服劳役。蔡邕的叔父蔡质也被下洛阳狱中。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九月,小文姬随父母蔡邕、五娘还有乳母四娘一行人,在亲朋好友的目送下启程北去。
光和元年初冬,小文姬一家人终于到达了流放地——五原郡的安阳县(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
五原郡是汉朝北方八边郡之一,这里初为匈奴人的领地,极为荒凉。汉武帝时派兵驱逐了匈奴,在这里设郡治理。由于这里发展缓慢,地广人稀,就成了流放囚犯的集中地。
一般来说,被流放的刑徒,必须服苦役且生活待遇极差,但是当时的五原县令周越曾师从蔡邕,且为人正派,在他的庇佑下,文姬一家好像又回到了温馨的中原家中。
冬去春来,小文姬已经长过了两周岁,虽然未谙世事,但是却隐约感到大人并不快乐。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小文姬缠着母亲到草原上玩,在这莽莽的北国草原上,她第一次从母亲的嘴里听到了来自中原家乡的故事,也懂得了是因为有坏人不让他们回去。但是洛阳这个地方却从些在她心里生根发芽。
在周越等人的帮助下,蔡邕精心起草的请求赎罪的奏章辗转到达了灵帝手上,当初判罚蔡邕时,灵帝本就不十分坚决,加上恰逢大赦之年,便大笔一挥,让蔡邕全家返回原籍。
汉光和二年(公元179年)秋十月,蔡家遭贬逐一年后,终于迎来了归乡的日子。
一年的流放生活,对于大人来说,是煎熬的,但是对于还是孩子的小文姬,这段草原生活,却是她生命旅途中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03
然而好事多磨,回家的路程因为一场意外变得异常艰难。五原郡太守王智打听到蔡邕一家到来的消息,特意为蔡邕设下一场“鸿门宴”。王智何许人也?他就是曾经参与陷害过蔡邕的王甫之弟。
蔡邕不得不连夜带着全家避往吴会,投奔了早些年的一个莫逆之交“泰山羊氏”。就这样,小文姬一家在种山深处隐居下来。
岁月如梭,小文姬伴随着银杏树的花开花落一天天长大。她开始对学习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渴望。母亲讲的故事,她愿意听,能复述,父亲研习书经时,她也总是在一旁静静地观望。细心的父亲决定对她开始知识的启蒙。
一天傍晚,蔡邕诗兴大起,咏出《诗经》中的《唯坞》诗句,在他身边不远处蹦跳玩耍的小文姬竟哼咏起父亲才咏过的这首诗,且一行未漏。
蔡邕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又把自己在北疆流放时所做的一首《饮马长城窟行》吟出来,让小文姬把这首难度更大的诗赋记背出来,只见小文姬一点儿也没有为难的情绪,她小口一张,时才吟的那首诗便脱口而出,又是一行未落。
蔡邕这才相信,自己的女儿真的拥有过目成诵的本领!此后蔡邕倾其所能,教小文姬咏诗吟赋学文。七岁时,小文姬已经学有所成了。
渐渐地,蔡邕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小文姬的需求。好在蔡邕是个全才,他开始培养小文姬其他方面的兴趣,比如书法。
此后两年,小文姬跟随父亲研习书法,待到九岁时,所写的书法作品,已经颇见功力。特别是隶书,由于得父亲“八分书”亲传,写得多力丰筋。
小文姬十岁的一个中秋之夜,蔡邕在屋外弹琴,突然“嘭”的一声,琴弦断了一根,正在屋内听母亲讲故事的文姬听到了,立刻给父亲送去一根琴弦,而这根琴弦正是断的第二根。蔡邕一时惊的说不出话来。
蔡邕沉思了一会儿,弹琴的时候又故意弄断了第四根弦,结果文姬再次准确无误的给他送来。这下他完全信服了,激动得跳了起来,女儿竟然拥有这样超人的音乐天赋,怎么能浪费呢?从此,小文姬每日又多了一件事——随父学琴。
小文姬十二岁的时候,已经完全承继了父亲蔡邕全面的才能。
04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灵帝病死,十四岁的皇子刘辩继位,改年号为“光熹”,因少帝年轻,之后不久便发生了外戚和宦官的皇权之争。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渔翁便是董卓。他借诛杀宦官之机入主洛阳,控制了皇权。但是他深知要想成就霸业,只靠武将是不行的,于是逼近曾经誉满四方的蔡邕出山辅已成业。
文姬不得不与父母分离,和乳母四娘回到了圉县老家,这一别就是一生。
冬去春来,文姬十六岁了。有一天,她独自一人来到城北的铁底河畔游玩,偶遇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卫仲道。这卫仲道原是河东郡人士,自幼喜爱书法,特别崇尚书法大师蔡邕的隶书,听说蔡大师的女儿蔡文姬闲赋在家,特来求学。
两人经常一起学习、闲谈、游玩,日久生情,最后顺理成章地结合了。这是文姬第一次感受到爱的幸福、爱的快乐。
就在文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的时候,灾难再次降临,在战事天灾的肆虐下,文姬的丈夫卫仲道病倒了,没几日,便在患难相依的爱妻身边,不舍地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卫仲道的死,对于文姬来说,无异于天崩地陷,她的生活几乎跌进了谷底。好在文姬的公婆都是明世理的人,他们看到文姬年纪轻轻便空守寡居,于心不忍,便准文姬回自己娘家去,以求后半生的幸福。就这样,身着素服的文姬又悄悄回到离别了大半年后的圉县家里。
在乳母四娘的亲情陪伴下,文姬渐渐从酸楚悲痛中走出来。可是又一场命运的劫难,向她降临了。
05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彪悍的南匈奴军队来到圉城,到处烧杀掳掠。文姬和四娘不得不逃难求生。
不幸的是,文姬被一队匈奴骑兵俘虏,幸运的是,这只骑兵的首领左贤王,自第一眼看到她后,便发自内心的爱上了她。
文姬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觉得与其留在中原,在动荡不安中流离,不如效仿那些汉家和亲女子跟随左贤王而去。只是她郑重地向左贤王提了两个请求:一是去趟长安,替父亲扫墓;二是今后有了子孙后代,也要让他们永世记住大汉是他们的母家。
自此,十八岁的文姬离开故土,开始了漂泊的异乡生活。
光阴荏苒,文姬慢慢熟悉并适合了这“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南匈奴,与左贤文也是琴瑟和鸣,并顺利生下了两人的爱情结晶孤涂。
孤涂出生后,深得左贤王的喜爱,他觉得这孩子有两族血统,将来必是安邦定国之才,便萌生了把孤涂立为承位人的想法。
文姬知晓后,认为左贤文这样做会造成匈奴内乱,便给左贤王讲了一个秦代太子扶苏和秦二世的故事,劝谏左贤王打消这个念头。
左贤王被文姬的诚意所动,从心里更加敬佩起她来。就这样,文姬在匈奴大漠实实在在地生活着,把自己的生命也融入了这里。
(未完待续)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第二十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