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吉林要深入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坚持把发展立足点放在高质量发展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勇于创新、苦干实干,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政绩观是党员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教育引领、制度约束、监督保障”能够有力地引导党员干部树立起正确政绩观。
教育引领,筑牢党员干部思想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从思想教育入手。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使其深刻认识到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是为人民谋幸福。通过开展专题讲座、集中培训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悟其中关于政绩观的重要论述,强化为人民创造实实在在业绩的意识。同时,要用正面典型激励干部,宣传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真心为民的优秀干部事迹,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见贤思齐。还要以反面案例为警示,剖析反面案例,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错误政绩观的危害,从而在思想上筑牢防线,坚定树立正确政绩观的信念。
制度约束,规范从政行为。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制度是规范党员干部政绩观的重要保障。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制度,摒弃单纯以经济指标论英雄的考核方式,将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稳定等纳入考核范畴,形成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健全决策机制,加强对重大决策的调研论证、风险评估和民主决策,防止盲目决策、拍脑袋决策,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此外,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让那些真正有担当、有作为、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激励更多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监督保障,确保落实到位。有效的监督是确保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关键。加强党内监督,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作用,对党员干部的政绩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拓宽群众监督渠道,通过政务公开、网络问政等方式,让群众能够参与到对干部政绩的评价和监督中来。同时,要加强舆论监督,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对错误的政绩观进行曝光和批评。对于违反规定、追求错误政绩的行为,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张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