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孩子吃零食的时候,可能被噎着了,她让孩子回房间拿矿泉水喝。当时不解,边上就是餐桌,应该有孩子的水杯,为何舍近求远。
结果孩子喝着喝着,就突然把没拧盖子的矿泉水瓶推倒在沙发,导致小半瓶水倒在沙发上了。
她去找抹布,我把孩子支到一旁,用手把能看到的水拨到地上。她在拆开沙发擦垫子下面的水的时候,说弄湿了好多,我本觉得也没啥大问题,毕竟是矿泉水,干了就行。便半开玩笑的跟孩子说,多怪你妈妈,非得在沙发上吃东西,这下好了,让你闯祸了。
谁料她在一旁不答应了,说这事跟她没关系,我便补了句,你要是在餐桌吃东西,孩子就不会围着你转,也没有打翻的矿泉水了。两个人就没再多说话,她接着拿吹风机吹沙发垫,我拿抹布和纸巾擦拭地面和沙发缝里的水。
而孩子在拿掉垫子的沙发上在蹦蹦跳,玩的不亦乐乎。期间似乎感觉到她的情绪不太对,有些不耐烦的样子。便没太在乎,去母亲的房间忙自己的事情--贴年历。
后来我跟孩子在客厅玩运输糖果的游戏,他骑车到我跟前,让我提供虚拟的糖果放在他手上,然后他再运回奶奶的房间。玩了好几个来回,正值开心之时,她洗澡出来了,对我和孩子爱搭不理。孩子一脸懵的看着我,说妈妈是不是要洗头,我说你问问妈妈有没有洗澡,声音特别低沉而又冷漠的给孩子回了两个字,洗了。
本来我们爷俩玩的好好的,孩子遇到这情形也不想玩了,看到她拿着奶瓶走向房间没叫他,立马跑过来跟我说要去喝奶奶了,拿起沙发上的小毛毯便便朝卧室追去,生怕把他关在外面。
后来我去母亲房间拿手机,顺便跟她叮嘱,明天要提防孩子独自爬上高低床。她打算明天我们不在家的时候,把房间门锁上,问我拿钥匙。知道钥匙下落的也只有她,我便走向卧室跟她询问,她特别没好气的跟我说这边衣帽间和那边柜子,等于没说,我又追问了一句具体位置。她起身找出一把,丢在床头柜的书上。心想我是来找钥匙的,不给我怎么还背对着我丢书上?
接下来的操作,让我气不打一处来了,她走进母亲睡的房间,打开衣柜两下子找到钥匙,同样的操作,当着我和母亲的面,用力丢在书桌上,走了,气冲冲的。
我尴尬的拿起钥匙,插在门锁转了下又拔出,好久没用的钥匙,有些粘灰转不动,我便拿起纸巾擦了下跟母亲解释钥匙生锈了,以化解尴尬。其实我深知母亲从刚才眼前看到的一幕,早已看出端倪,因为从她发呆的眼神,我已经知道她在担心和思索了。只是她到现在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后来我回房间拿睡衣的时候,便问了下是什么意思,她一再强调,我只问了钥匙位置,没说要给到我手上。心想,这是什么逻辑?两个人在一起相处七年了,自己的异常举动还指望对方还察觉不到。我一直跟在身后,难道是看热闹的吗?而且当着长辈的面往桌上丢钥匙的时候,弄出那么大声音,明显是在表达不满。她是真觉得自己什么都没,还是在侮辱我们母子的智商?
本来很小的一件事情,搞的母亲今晚可能又要失眠了,我知道她来这个家,每天都是小心翼翼地行事,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儿媳妇。
心眼儿咋就这么小呢?
这要是放在我家,应该没啥事儿,或者下次注意就收尾了,掀不起任何风浪。
可是在她的世界,或者她的原生家庭,这是不可接受的,哪怕是完全。
一再告诫自己,问题的根源在原生家庭,原生家庭。这是没办法通过纠正解决的。
唉!我这张嘴!早点睡吧,只是可怜了老人和孩子,成了无辜的受气桶。明天再跟母亲解释下。
2021年10月17日晚。
——————————————
后续来了,早上6点多,孩子醒了要喝奶,她起床的动静比以往大,估计是故意要气我,殊不知那时候我已经醒了,只是假装不知道,继续装睡,能忍则忍,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起床后看到母亲在厨房,早餐已经做好,在为我准备要带的午饭。我所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母亲说老婆今天早上没吃早饭,我说是不是起晚了,她说不是,不知道咋回事,她在做早饭的时候,老婆就去厨房跟说她不吃,不要做她的,扳着一张脸,语气很冷,想想也没做错什么得罪她。我便把事情的原为解释了下,她听完后回了句,鼻子好短啊。这是家乡话,翻译过来就是心眼小,或者小气。结论跟我惊人的一致!但矫情这种毛病,是原生家庭造成的。而相反的是,母亲的鼻子很长,肚量很大,受了多大委屈也会忍着。长这么大,几乎没有看到她板过脸。
接下来问题该怎么解决呢?是我继续忍让,还是把她矫情的本质挑明了呢?我从来没有说过她矫情(虽然心里清楚),但是有次无意中看到她写的文字里,在猜测自己是不是过于矫情,原来她也知道。
中午再打个电话给母亲吧,避免她压力过大。毕竟始作俑者是我,就算表达不满,也应该只针对我,老人和孩子是无辜的。
10月18日中午。
——————————————
小矛盾来的快,去的也快,已经于昨晚和解了。
由于前天晚上的事情,昨天早上的早安问候也没了,所以快下班的时候,我主动迈出了破冰一步,终结冷战,主要是担心她回到家给老人孩子使脸色。
先以晚饭吃啥起了个头,等了半天没回,看来还在生着气呢,于是便电话打过去了,语气挺冷的,有种不耐烦的感觉,而且声音小听不清,大概听到了做啥吃啥。挂完电话回信息了,于是我澄清了当时是在开玩笑,而她给出的回复是,我当时说话很认真,不像开玩笑,而且说她小时候经常被父母冤枉,不是因她而起的坏事,都怪到她头上,所以很讨厌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我再次强调了这本来是件很小的事情,看她认可说明有理可讲,所以我便趁此机会,挑明了她在这件事上矫情的本质,她也承认,说我看到她不对劲,应该哄哄她,告诉她我在开玩笑。其实我一开始也误以为她板个脸是在开玩笑,没想到后来来真的。也可能是因为她要生气,而我和孩子玩的太开心了吧。
看着都给对方台阶下了,趁热打铁道了个歉,些事儿就算翻篇了。刚好想起作为生日礼物的手机,提前送达快用了一个月,她连句感谢都没有,顺便用此给她将了一军,按理说我也应该生会儿气才显得公平。
紧接着,她的“谢谢老公,爱你么么哒”就来了,顺便问了下给她小外甥女买羽绒服的事,语气也回归正常,看来是气消了。
我下班回到家时,紧张气氛已经烟消云散。
至此,一场为家里老人和孩子的权益保护运动,总算取得全面胜利✌!
2021.10.19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