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业社会中,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从研发、采购、生产、物流、营销、销售及至售后服务,表面上看,都是人的活动,然在其背后,却是价值运动,是价值环节及其组合所承载的价值运动。
因此,正如研究“生物多样性”需要深入到微观基因层面,解析“企业多样性”及其千差万别的商业模式,也需要深入到微观的价值环节层面。
关键词:价值流;价值链路;价值环节;
解析“企业多样性”及其千差万别的商业模式,需要深入到微观的价值环节层面。
价值环节是商业模式的基因片段,企业在经营层面的“表现型”变化,大都能在价值环节层面上找到依据,反过来,价值环节层面的“基因型”变化,也必然会在企业经营层面上反映出来。
例如,纯粹代工企业加入“产品设计”这一价值创增环节,即从OEM模式变成ODM模式,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异”。
因此,尽管商业模式研究可以从多个层面展开,但企业经营层面是“表”,价值环节层面是“里”,仅在企业经营层面阐释商业模式,难免失于表观,要想弄清楚商业模式背后深层次的机理,还须鞭辟入“里”。
其实这一点,早在2001年就有学者明确指出,商业模式的研究对象是“隐含于企业实际业务流程操作背后的价值创造逻辑”。
当然,商业模式不仅要研究价值创造逻辑,还要研究价值增值、交换、变现和分配的逻辑,价值环节是这一切价值活动的物质载体,解析商业模式的微观逻辑,还须从价值环节入手。
说到“价值环节”,就不能不提及“价值链”和“价值流”,这三个概念是密切关连的。
商品社会的突出特征,是波澜壮阔、川流不息的“流通”,即使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也能直观地观察到四种“流”——物流、服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而在“四流”的背后,还有无声无息的“价值流”。
所谓价值流,是指商品中的价值随商品一起进行社会流转的全部运动流程。价值流是价值运动的主要形式,通常与商品流相伴相生、如影随形。
若隐若现的价值流正是在喧嚣的商品交易中才偶露峥嵘。其实,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总收入(GNI)所统计的,正是一段时期内(如一年)价值流的累积流量,通过某一假想的社会经济体系横截面的价值流总量。
价值流与商品流难解难分,但也有诸多不同。譬如,二者的动力来源不同,商品流主要是消费者需求拉动,价值流主要是生产者推动,动力来源于生产者对生产性耗费的合理求偿以及对利润的热切追求。
再譬如,二者的运动形式也不尽相同,商品流主要显现为商品的时空转移,价值流更多呈现为价值的断续增值,因为商品从生产者走向消费者的运动不是凭空发生的,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耗费,并经历一系列的作业活动,直至形成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的最终价值。
在此过程中,价值流随着自身不断向前运动,在量上多是不断累加的。
货币出现以后,价值分化为两种形态,商品是价值的实物形态,货币是价值的纯粹形态,价值流正是通过两种形态之间的交替转换与衔接配合,形成波浪式前进,从最初的生产者到达最终的消费者。
综上所述,价值流存在着四种相互之间紧密联系的呈现形式(见图3-2):
由生产、物流等作业活动构成的作业流;
价值的实物形态运动所形成的商品流;
价值的纯粹形态运动所形成的资金流;
在价值流运动中起着指引和调节作用的信息流。
四种呈现形式中,资金流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它的流向、流速、流量等运动指征,可以将无色无形的价值流即时“显影”出来。
图3-2 生产型企业的价值流呈现形式示意图
“流”在“渠”中行,承载价值流运动的“渠”,便是价值链路,价值链路起于最初的生产者,终于最终的消费者,横跨价值的创造、增值、耗损、消亡四大生命阶段。
商业模式在价值层面上所关注的,主要是价值的创造和增值,亦即价值创增阶段,其主体通常是企业。
价值创增阶段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广告营销、售后服务等活动,如果继续细分,可以分解到作为最基本单位的价值环节为止,如售后服务可以分解为送货上门、安装调试、使用培训、定期保养、故障维修、废旧产品回收等多个价值环节。
价值环节既是价值链路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具有价值变动效应的最小功能片段,价值流流过时,它能使“流”中的价值在质、量等方面发生某种变化。
一条价值链路可能包含有数十个甚至成百上千个价值环节。这些价值环节,既可以组合在一家企业之中,也可分布到多家企业之中,每家企业都拥有一部分价值环节,并分别形成该企业的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内外价值链通过交易方式连结起来。
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其上的价值环节,或数量增减变化,或排列顺序变化,或组合方式变化,或形态性质变异……并带动外部价值链发生相应的变化,即可演绎出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