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俵马的标准是年幼壮硕、高三尺八寸。
各个州县都没有种马,必须从马贩中购买小马驹。
开州地处各县之中,外地的马贩来贩马,都会先被周围的县挑选以后才能放行。
州里的官员非常苛刻,马贩头目白白地受了鞭笞,马价大涨,想快速购入马驹却因为价格迟迟不能完成任务。
陈霁岩任知州,就洞悉了这件事的原委,故意装作不着急的样子。等到各地的马贩都到了才要看马。
前一天,陈霁岩将马贩头目召到衙门,当面问道:“其他州县的俵马都已经置备完毕了,你知道么?”
马贩头目叩头回答道:“知道。”
陈霁岩又说:“俵马的事我很着急,但是明天看马的时候,必须装作不着急的样子,你们都配合点。”
马贩头目又磕头非常感激地离开了。
第二天马贩带着马跟着马贩头目,甚至有高四尺的马驹,陈霁岩命令不要这样马驹,“高矮最怕放在一起比较,我宁可要矮一寸的。我已经发公文到太仆寺,说我们有了种马,可以自己生产马驹了。”
有马贩说可以等三天以后的临濮的马会上购买,那里可以很轻松的购买到合适的马驹。
陈霁岩表示同意,没有责备任何一个马贩就离开了。
马贩们一看,这是卖了个寂寞啊,于是自行降价,贱卖马驹,不到两天任务就完成了。
而其他州县为了早日完成任务纷纷出高价购买马驹,完成kpi博一个升官的机会,马驹的价格都涨到了四五十金,而陈霁岩治下的州郡购买的马驹没有超过二十金的。
[评译文]
真心为老百姓谋福利,必然会有好的政策惠及百姓,不会在意是否会升官。
而那些能升官的,往往是那些真心为民而不争的官员。
原文
俵马以高三尺八寸,齿少而形肥者为合式。
各州县无孳生驹,必从马贩买解。
开州居各县之中,马贩自外来,先被各县拦截买完,然后放过。
州官比解严迫,马头枉受鞭笞,马价腾踊,求速反迟。
陈霁岩为知州,洞知之,故缓其事。待马贩到齐,方出示看马。
先一日,唤马头到堂,面问之云:“各县俵马已行,汝知之乎?”咸叩头应曰:“知之。”
又密谕曰:“我心甚忙,明日看马,只做不忙,汝辈宜知之。”
又叩头感激而去,明日各马贩随马头带马,有高至四尺者,令辄置不用,曰:“高低怕相形,宁低一寸,我有禀贴到太仆寺,只说是孳生驹耳。”
众禀再迟三日,至临濮会上买,易得。
公许之,不责一人而出,各马贩气索然,争愿贱卖,两日而办。在他县争市高马,刻期早解,以求保荐,腾价至四五十金;在本州无过二十余金者。
[评]
真心为民,实政及民,必然置保荐于度外。善保荐者,正不干求。保荐者也。
补
俵(biao,四声,俵)马,官派给百姓的饲养马匹的徭役,马匹养成以后由官府验收。
孳(zi,一声,滋)生驹,结合上下文来看,应该是种马的意思。
太仆寺,秦汉时期为朝廷直属单位,主管官员为太仆,是九卿之一。明朝的太仆寺隶属于兵部,其中一项功能就是养马。
感
陈霁岩这个人,在我们的故事里面出现了好多次。
他的故事,每一个都让人看了特别舒服。故事在326、413,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找来看看。
陈霁岩这种样的官员真是好官。